席艷紅
基金項目: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現代漢語“X兒”類詞語的特殊性分析》;項目編號:CX2017SP101。
摘 要:無論是在普通話還是在方言中 “X兒”結構的詞語都比較多,雖然到目前為止,對“X兒”詞語的研究也有相當一部分成果,但是也存在著分歧,例如“兒”是不是語素,是什么性質的語素等方面的問題。目前大部分研究中認為“兒”是語素,把“兒”作為詞綴看待,也有部分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關鍵詞:語素;詞綴;普通話;“X兒”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6--02
一、引言
“兒”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下面一個“人”字,上面像小孩子張口哭笑。“兒”的本義是幼兒。古時候把男稱作“兒”,女稱作“嬰”,后來演變為所有的孩童都稱作“兒”,再到后來引申為“小”的意思。現代漢語“X兒”類詞語比較多,莫景西在《“兒化”、“兒尾”的分類和分區初探》做過相關的區分,他認為“兒化”和“兒尾”標志著用“兒”字記下的詞綴,自成音節為“兒尾”,不成音節為“兒化”。[1]
對于“兒”的性質的界定學者們有不同的觀點,呂叔湘的《中國文法要略》和朱德熙的《語法講義》等研究中都將“兒”與“子”、“頭”等同等對待,作為后綴語素;葉南在《四川省五通橋城區方言的兒尾》中提到“兒化是兒尾在語流中語音逐漸變異的結果”,將“兒”詞綴分為音節語素形式(獨立成為一個音節)和非音節語素形式(與詞根語素融合為一個音節)。[2]
也有學者認為“兒化”詞語中“兒”沒有獨立的語音形式,純粹屬于一種語音節律現象,因此不能當作后綴語素。葛本儀在《漢語詞匯研究》中提出“音變造詞法是通過語音變化的方法產生新詞,漢語中的兒化韻造詞就是一種音變造詞的方法。”他認為一般都把兒化韻中“兒化”的部分作為獨立的后綴語素看待是值得商榷的。[3]
二、音節語素“兒”
漢語中部分“X兒”類詞語中語素“兒”有單獨的音節,不能讀成兒化。如:
好男兒(nan er)——有偉大理想和抱負,胸懷大志的年輕人,多指男性。
女兒(nv er)——家庭中的一員,由父母所生的子女中的女性孩子。
侄兒(zhi er)——對兄弟或其他男性親友的兒子的稱呼。
好男兒不同于好男人,雖然都指代男性,但是好男人更多是區別于“壞男人”來說的,而好男兒僅指胸懷大志,有遠大理想抱負的年輕男性,漢語中沒有“壞男兒”的說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兒”在這里起到了區別意義的作用。同樣“女兒”和“侄兒”也是如此,在這幾個例子中“兒”的語音形式都是“er”,作為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些詞語中的“兒”是作為語素存在。在這些詞語中的“兒”不能讀成兒化韻。
除此之外,例如:
a.風兒吹動葉子沙沙作響。
b.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c.馬兒呀,你快些跑。[4]
風兒(feng er)、花兒(hua er)、馬兒(ma er)中的“兒”表達了一種親切,喜愛的感情色彩,如果把這些詞中的“兒”去掉,詞的色彩意義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認為在這些詞語中的“兒”也是作為語素存在的。
三、非音節語素“兒”
1.信(信件)——信兒xinr(消息)
眼(眼睛)——眼兒yanr(小的窟窿)
2.畫(動)——畫兒huar(名)
蓋(動)——蓋兒gair(名)
3.尖(形)——尖兒jianr(名)
亮(形)——亮兒liangr(名)
4.花兒huar
臉蛋兒lian danr
5.玩意兒wan yir
味兒weir
6.您慢慢兒地走。Man manr
給您倒得滿滿兒的。Man manr
根據葛本儀在《漢語詞匯研究》中的觀點,把兒化韻中的“兒化”部分作為語素值得商榷,他認為這些“兒化”部分應當是音變造詞法的一種。我們認為既然是造詞法,就是產生新詞的過程,但是上面的例子中 “兒化”和沒有兒化的詞語之間雖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意義上還是有緊密的聯系,因此我們認為這些詞語中的“兒”仍然可以被看作語素,即非音節語素。
例1中“信”表示信件,“信兒”表示消息,意義之間有所聯系,信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傳遞消息,一般我們說的“信兒”是指比較短小的消息,例如“給他捎個信兒”就是口頭的給某人傳遞一個短小的消息,與“兒”本身的表示“小”意思不沖突。
例2和3中雖然我們能夠發現“兒化”有區別詞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它們之間有詞義聯想關系。“兒”詞綴有 “小”或者 “可愛”的意思在里面。比如“畫兒”我們一般會聯想到比較小型的畫作,或者有時候就算是比較大的作品,但是很讓人賞心悅目的也稱“畫兒”。例3中的“尖兒、亮兒”都是如此,“亮兒”一般指比較微弱的光,我們認為這是“兒”的義位變體[5]。
例4中的“花兒”和“臉蛋兒”中的“兒”就具有區別詞義的作用,表示喜愛的感情。對比例5,雖然也是表達感情色彩,但有所不同的是“味兒”一般都用來指不好的或者讓人不喜歡的味道[5],例如“誰在這里扔了垃圾,這么大一股味兒”。
第六組例子中,“滿滿兒的”和“慢慢兒地”中的“兒”一方面有表達感情色彩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表示程度的意思,“滿滿兒的”有一個隱含的意思就是“滿得不能再滿了”,“慢慢兒地”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在“滿滿兒的”和“慢慢兒地”中兒化也會引起“兒”前面的詞的音調的變化。
四、非音節語素“兒”的附加意義
兒化往往是帶著一定的附加意義的,具體來說主要有前文中我們提到的“可愛”或者“喜愛”的感情色彩,或者像“味兒”這類的表示“厭惡”“不喜歡”的感情,還有一些是帶有一定的口語色彩的,書面不一定書寫出來,但是口語中會存在的。endprint
1.小貓——小貓兒(xiao maor)
一丁點——一丁點兒(ding dianr)
一小會——一小會兒(yi xiao huir)
2.瓜子——瓜子兒(gua zir)
干活——干活兒(gan huor)
第一組例子,小貓中的“小”已經含有“小”的意思了,兒化在此的作用有“可愛”之義。同樣,“一小會”中的“小”就含有“時間的短”的意思,“一丁點”中“丁”雖然已經包含“少”的意思了,但加上“兒”化也會有所不同。
第二組例子中的“瓜子、干活”等這些詞有沒有“兒”它的基本意義都不會有太大變化,不影響它們原本的意思。但是在口語中我們經常會這樣表達,一方面使語言韻律更加和諧,另一方面“兒”化的口語色彩可以使人聽來更加親切。
注釋:
[1]莫景西. “兒化”、“兒尾”的分類和分區初探[J].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04):131-138.
[2]葉南. 四川省五通橋城區方言的兒尾[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2.
[3]葛本儀.《漢語詞匯研究》.2006.7.第41頁.
[4]趙運普. 兒化的界定和朗讀處理研究[J]. 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3):47-48.
[5]葉南的《義位的語境變體》中表述:義位是語義系統中獨立存在的最小的語義單位義位存在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存在于語言中的靜態形式, 是未進入特定語義組合和特定語境中的狀態 , 另一種是存在于言語中的動態形式 ,具有具體性和變異性 ,是進入特定語義組合和特定語境后 ,通過語言使用者得到正常實現或不同程度的變異實現。前者稱為義位的常體,后者稱為義位的變體 ,或義位的語境變體。
參考文獻:
[1]張志毅,張慶云.詞匯語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葛本儀.漢語詞匯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
[3]胡蓬. 普通話中兒化詞和輕聲兒尾詞的比較[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4):14-17.
[4]劉雪春. 兒化的語言性質[J].語言文字應用,2003,(03):15-19.
[5]葉南.義位的語境變體[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10):227-231.
[6]葉南.四川省五通橋城區方言的兒尾[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2):348-353.
[7]莫景西. “兒化”、“兒尾”的分類和分區初探[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04):131-1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