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輝
摘 要:童話是一種文學,主要以兒童作為閱讀對象。其故事情節非常生動有趣、扣人心弦。它符合孩子們的思維特點,也符合他們認知的情況,因此孩子們非常喜歡。在小學語文的童話教學中,老師要以課文為根本,要實現教學的目的,也要保證高效率的教學,讓學生們在聽故事中提高語文的能力,增強對善惡的分辨能力,提高生活中的想象力,并且也可以具有放飛的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有效策略
一、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現狀分析
1.童話教學受到輕視
童話教育不被重視,老師會產生不同程度上的輕視。只有這篇童話會出現在考試中,老師才會加以重視。對于這樣的重點童話,老師就會為其編排劇情,并且讓學生們朗讀、表演,讓學生們的印象更加深刻。但是考試之外的童話,老師就置之不理。但實際上來說,童話教育不應該被忽視,因為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童話教學中學生缺少主體能動性
在目前教育中,教學要求學生作為教育主體,老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要求互相配合起來,但是在童話教學中,老師并沒有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而是老師自己進行灌輸。這種方式,讓學生們喪失了對童話的興趣,原本的美感也得以弱化,也抑制了學生們發現美的能力,讓學生們養成了被動學習的行為,養成了懶于動腦思考的壞習慣。
3.童話教學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
教師在教授童話故事的過程中,常常將重點放錯了位置,常常著重給學生們講解字、詞、句等相關語文知識,太過注重對知識方面的傳授和訓練。通常他們認為教學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們認識字、會寫字、會讀課文,卻沒有從孩子的角度考慮童話的意義。老師只是把它作為一般的記敘文來看,但實際上,并沒有把握到這類文章的本質特征,這就使得學生沒有辦法懂得真正有魅力的童話,而只能停留在童話的邊緣。
二、想象,乘著童話的翅膀飛翔
童話是精彩的故事,它運用了擬人和夸張的手法。在想象的作用下,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故事,它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想法,它具有美麗的藝術特色。其中不同于平常的故事情節可以吸引孩子,這很符合孩子們的思考方式。在這樣的故事里,動物、植物都和人類一樣,會表達,有思想,也會生活,也有人們的喜怒哀樂。在這樣的故事里,人死去也可以復活,人們那些善良的心愿都可以實現。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筆者為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就曾經在教授《狼和小羊》的課程時,給孩子們提出過問題:狼看到小羊又胖又嫩的,非常想吃掉它,孩子們,如果你們是這只狼,那你們看到了這只肥羊會怎么想呢?會不會把它吃掉呢?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更加具有想象力,也讓學生們看到了狼的壞念頭。還可以提問孩子們,如果在生活中碰上了這樣的壞人,應該怎么去做呢?經過更深層次的提問,讓孩子們將童話的思維和現實的生活相結合,也就實現了教育的目的。
三、誦讀,走進童話的情感世界
童話故事里那些鮮活的形象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會走進童話世界,帶著童話人物的感情色彩,會被那些善良、可愛的形象感染,孩子們也會去主動模仿。教師不能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他們,而是要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又比如,筆者為了讓學生可以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就曾在教授《一路花香》這篇文章時向他們提出問題。筆者問他們,好的水罐和破的水罐應該怎么去形容呢?學生們的回答各有特色。有的說,好水罐內心非常的驕傲;有的說,好水罐非常的自豪;有的說,壞水罐的心里會很慚愧,也會很自卑;有的說,挑水工人將其缺點轉化為了優點,說明不完美的物品也是有它的價值的。學生們紛紛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筆者都給予尊重。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們對文章中事物的性格特點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也提高了認知的能力。
四、練習,強化童話的學習效果
蘇教版的語文課本中,每一篇童話課文之后都有對應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也是我們教育的目的之一。而且,練習題也是比較重要的。它對課文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了強化的練習。這是不容小覷的。筆者也認為,需要好好運用課后的練習題。這也會提高教學的效果。又例如,在課文《三袋麥子》的練習題中有這樣的一道題,在小豬、小牛和小猴的做法中你最支持誰的做法?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你,你又會怎么做?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們都比較支持小猴的做法。學生們在閱讀中感受到的也是淺顯的看法,那么是不是小猴就真的做得完美呢?這需要老師根據課文的內容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有自己的體驗。而且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這樣學生在自己思考的過程中就更加懂得了文章想表達的內容,也就實現了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瑛.小學語文童話教學閱讀淺析[J].新課程(中),2011(6).
[2]朱國忠.童話教學需要啟用“童話思維”:蘇教版小學童話教學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1:7-8.
?誗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