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摘要:現階段,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更為嚴厲的挑戰,為此有必要加強內部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競爭力,從而確保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具體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當中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發展。本文主要對近幾年的上市公司年報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明確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進行了相關完善措施探究。
關鍵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
中國證監會在1999年與2004年之間先后兩次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的通知》,并且提出了一些專項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效促進了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隨后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于2008年5月聯合下發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通知,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與2009年7月1日起實施,2010年4月上述五部委又根據《基本規范》印發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規定自2011年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起在國內主板上市公司施行這些法律法規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得到了有效的規范,但是在具體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當中,并沒有引起相關人士的重視,直接造成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存在諸多問題。鑒于此,本文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證監會雖然要求上市董事會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價,但是具體的評價工作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通過對上市公司的數據加以分析,從中可以明確其中存在問題主要如下:
(一)總體指標偏低
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督、風險披露以及缺陷披露進行了數據分析,其主要是內審機構發揮了作用。詳細數據見表1。
從表中,就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設置了內審機構,但是在對風險披露的并不足夠,由此可見,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市場需求并不足,風險評估以及披露在上市公司當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于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通過表中數據了解到并不足夠。
(二)控制活動的披露程度不一
上市公司在進行自我評價報告披露的內容,主要包括關聯交易、對外擔保以及投資管理等,從中可以了解到在披露當中,對外擔保較為重視,間接說明了控制活動的披露程度較低[1]。此外,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披露程度較高,其它有關信息的披露也是不盡相同。
(三)缺陷披露內容不一致
對于缺陷內容的披露不一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在沒有披露缺陷的基礎上,沒有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諸如上市公司在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方面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存在較多地方需要加以完善,直接造成上市公司的各項活動難以正常開展;(2)缺陷雖然披露了,但是并沒有進行詳細的披露,或者說披露并不全面;(3)對缺陷詳細披露了,但是并沒有提出相關改進意見。
二、問題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一)強制性規定自我評價報告
在上述分析當中,從中可以了解到我國上市公司的自我評價報告當中,總體的指標偏低,不利于發揮內部控制作用,為此,有必要對上市公司的自我評價進行強制性規定,從而能夠在自我評價報告中,能夠詳細對上市公司內部環境、控制活動、風險評估以及缺陷披露程度加以制定詳細的底線,從而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2]。
(二)降低風險
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當中,監督部門主要是起著疏通信息傳遞渠道,應該重視風險的降低,這就需要減少代理人的選擇以及道德風險等問題。
(三)規范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格式以及內容
上市公司在進行缺陷披露時,不僅僅需要對存在的缺陷問題進行詳細的披露,還需要針對缺陷問題提出了有效的改進建議,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信息披露質量。為此,上市公司需要加強中國證監會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其中的原則、要求以及框架加以有效的應用[3]。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競爭更為激烈上市公司有必要對加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不斷披露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是在具體的自我評價報告當中,存在總體指標偏低、控制活動的披露程度不一以及缺陷披露內容不一致等問題,為此,有必要進行相對應的措施探究,才能促進上市公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詹長杰.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現狀分析[J].商業會計,2015(23).
[2]張鍵,楊忠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以浙江國有上市公司為例[J].財會月刊,2010(33).
[3]郝艷敏.論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6(01).
(作者單位: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