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熹微+曾筱雨
【摘要】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能通過資助平臺或者高校其他手段獲得經濟上的支持完成學業,甚至利用自主創意獲得贊助、資源等實現自主創業夢想,改善整個家庭經濟水平,是國內大部分高校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文章結合國內外高校學生的自主創業情況,簡述高校創業教育工作和貧困生扶持遇到的問題,并提出新觀點和相應解決方案即:以互聯網為平臺開展扶貧資助,實現高校學生自主創業反貧困。
【關鍵詞】互聯網+ 精準扶貧 資助平臺 大學貧困生
一、國外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概述
由于經濟發展成熟度高、商業模式豐富多樣、教育體制不斷創新以及社會整體對創業的支持鼓勵等各種優勢,國外大部分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興起了對大學生創業的研究,但因其教育模式的多樣化,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并沒有統一的研究標準。大量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創業行為能夠直接驅動國家經濟發展,比如美國的很多現代高科技公司就是來源于大學生創業者的杰作,而我國創業投資體系的發展成熟度遠遠落在西方國家后面。
國外學術界一直對其創業投資體系進行頻繁的研究和不斷的創新,特別是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后,世界各國政府就開始出臺有關創業的政策去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以高科技產業居多,同時企業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自主創新。國外很多大學生能運用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尋找一些具有現代氣息、創造性的創新點,并將這些點轉化成商業價值,著名創業案例Facebook極具代表性: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上學時,突然產生這樣的想法:要建一個讓哈佛學生交流的網站,隨后就產生了Facebook這個將全世界人民聯系起來的絕佳的平臺,通過Facebook平臺可以交到國家不同興趣相同的朋友。
二、國內高校扶貧政策及貧困生自主創業現狀
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于1998年在清華大學興起,因其舉辦的首屆創業大賽,使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我國政府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如2015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提高國家資助政策的精準度,依托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平臺,確保學生資助、獎補等優惠政策落實到真正需要幫扶的學生身上。”2016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以此推動高校扶貧工作的開展,要求高等學校發揮在校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信息扶貧的正面影響。
高校大學生中貧困生的比率并不大,有文章曾將在校創業的貧困生稱為生存型創業的學生群體。目前最新的數據表明:雖然高校畢業生創業意向較高,但實際創業人數少之又少,而且創業成功率過低,而且目前并沒有相關研究成果能表明通過何種方式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幫助這群生存型創業學生團體(尤其是在自主創業方面的研究)。
三、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發展迅速,但仍存在問題:一是我國大學生創業活動和相關工作才剛剛起步,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二是國內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現狀的研究缺少客觀的調查,很多都是以個人的主觀臆斷為主;三是對大學生創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部分地區,對其總體情況很難有真實、整體的了解,所以目前國內還沒有符合大學生創業的實際數據;四是不同區域、不同院校之間的大學生創業情況很難進行相互比較,所以難以評判不同地區創業的優劣。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才能得到解決,所以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前景還是相當可觀的。
除了受政策的影響外,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也存在很多自身條件阻礙,比如創業資金不足,缺少知識儲備,不具備開拓市場的經驗,沒有抗風險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等。其中資金短缺作為最大的阻礙因素,是阻礙我國各地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普遍問題,現代大學生能在創業過程中得到商業資金青睞和資助的機會實在渺小,因此貼息貸款成為很多大學生解決資金問題的首要選擇。
四、如何幫助貧困生反貧困和自主創業
筆者認為以互聯網為契機建立一個平臺來專門精準幫扶那些有理想抱負的貧困生大學生創業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創新點。現在國家教育政策開始重視創業學生幫扶工作(特別是對貧困生的資助),但這目前已經成為資助工作的一項難點,因為政府的資助資金很難落到真正需要幫扶的學生手中,高校篩選貧困生的方式非常原始落后(先是學生自主報名,然后再從班級、專業、院系中篩選相應數量的貧困生),這種篩選方式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而創業不僅能夠積極帶動貧困生的生活熱情,還能提升個人能力、早日接觸社會、獲取收入,但這其中最首要的還是幫助家庭脫離貧困。
以互聯網為基礎資助貧困生的方式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由貧困生所在的村鎮居委會將貧困生的個人家庭情況、家庭收入、證明圖片或材料錄入到資助平臺中;其次,平臺還需要有長期并且豐富的資助資源,如果沒有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業隨時可能變成一個空殼;最后,建立健全資助平臺的機制,讓申請人(即貧困生本人)全程通過資助平臺進行幫扶申請、簽訂意向合同、查收幫扶資金等,這樣不僅能做到公開透明,還能讓貧困生有處投訴、舉報。
五、互聯網平臺開展扶貧資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使用互聯網平臺開展扶貧資助與習總書記系列講話中“精準扶貧”思想的理念相契合,主要內容包括貧困生創業資助平臺或者資助系統的建立,高校學生(特別是貧困生)的個人信息與創業資助平臺對接的方式方法,如何讓資助體系良好運行,如何讓貧困大學生對互聯網+產生興趣,并讓其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自我創業的可能性,互聯網平臺開展扶貧幫扶主要通過以上這些內容達到精準扶貧的高效性。
資助平臺幫扶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項目,這個項目牽動著國家、家庭和個人。現在互聯網可以全面系統的對貧困生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把控,所以搭建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平臺來幫助大學貧困生創業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創新點。
參考文獻
[1]朱菲菲.《大學生自主創業及高校實踐工作現狀的調查分析》.2017年第1期.
[2]儲亞平.《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探析》.第20卷第3期.
[3]吉海霞.《高職院校貧困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與研究》.第14卷第1期.
[4]吳麗仙.《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研究》.2015年第9期.
[5]沈紅.《美國高校學生資助政策變革及其效應》.2013年10月.
[6]徐安安.《互聯網背景下地方師范類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反思與創新》.2016年第11期.
[7]王雪婧.《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貧困資助工作問題的研究》.2017年2月.
[8]張良有.《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思考》.2016年9月.
[9]王德林.《互聯網環境下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構建》.2016年第3期.
[10]蔡穎.《互聯網思維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現機制與路徑選擇》.2016年6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