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摘要:進行教學體制的改革可以促進小學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建立有效的實習評價體系是改革教學體制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紹了小學數學學習的評價功能、目的以及方法,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評價的過程中,要對教學的目標進行明確,這樣的可以豐富教學方法,指定多維標準,使小學數學多方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評價;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的教育評價體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要改變以往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以主體發展為價值取向。另外,學校還要制定學習評價體系,通過評課的方式,對公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客觀的評價,這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功能
(1)導向功能。導向是評價的本體功能,是一種潛在的制約作用。
(2)提供信息反饋。提供教與學狀況的準確信息,反映教與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或在某種程度上達成。
(3)促進教與學的改進。評價的最終目的不在于證明什么,而在于改進,改進教與學的過程。
二、數學學習評價改革的目的、要求、理論依據
數學學習評價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
對學生數學學習評價的要求: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思考的發展,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進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形式和手段應多樣化,要讓評價成為學生展示自己成功的舞臺,讓評價成為學生愉快的經歷,讓學生在評價中產生更強的學習動力,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數學學習評價的理論依據:《數學課程標準》非常關注評價改革的問題,提出了教師要“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等一系列評價改革的基本理念。
創造性地理解這些評價觀念,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評價
(一)注重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
(1)結合日常學習評價促使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發展。①上課觀察學生的狀態,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是否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見解,主動回答問題的數量和質量等(評價的方式有師評、自評、互評幾方面相結合);②課外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學習習慣、學習效果等方面,從而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有較全面的了解,以便對其做出正確的評價。
(2)創設活動情境,以發展性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通過創設活動和情境來評價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獲得知識、運用知識等方面的數學能力。
(二)科學地進行作業評價
(1)作業評價主體互動化。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的弊端,作業評價要實施多主體評價,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這樣評價才顯得和諧、民主。
(2)作業評價內容多元化。作業評價要克服對全體學生實施“一刀裁”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閃光點,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在呈現評價結果時,為了能夠使評價公平、公正、合理,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結果的呈現要把定性與定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定性描述為主的方式,定量評價可采用等級制的方式)。
評價時盡量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努力就能獲得公正、客觀的評價。另外,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作業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的目的,不是“選拔”和“淘汰”,而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數學作業評價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學生充分修正錯誤的機會,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轉變與發展。
(三)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新的課程呼喚新的評價。我們必須立足課堂,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課堂評價方法,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促進其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評價方式不能僅僅居于口頭激勵性評價這一種形式,也可用榮譽激勵性評價方式,如畫五角星、獎紅花、粘貼紙、蓋印章、贈送小禮品、發表揚信等多種方式。為了有效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這種評價對后進生尤為適宜。他們能在評價中體驗進步,重新認識自我,從而建立自信。
(四)注重實踐性評價
在以往的評價中大家忽略了實踐性評價,因為它具有難操作,涉及的內容雜等原因,所以才忍痛割愛。但我們發現:它能增添生活的趣味性,又不受時間、場地限制。如果將實踐性評價與有趣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就能增添學生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樂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這類評價,先由學生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自由選擇,可以單人評價,也可以與他人合作共同評價,在評價前,學生自己進行演練,待熟練后,填寫《數學學科實踐性測驗評價表》提出申請,由教師和兩名學生(也可以由3名家庭成員)給予評價,一般每學期評價一次。起初學生對這類評價有種神密感,無從下手,教師應指導學生(中下生)在課外活動、游戲中運用數學,待學生有了一定的熟練程度后,再提出評價,這樣就能帶動其他學生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演練,直至提出評價。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中學數學、用數學的狀況蔚然成風。
四、結語
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我國小學教育體制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在小學數字中,需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習評價的重要目標,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字的能力。在制定小學數學學習評價體系時,要明確評價的目標,還要對評價的內容進行擴充,制定新的評價標準,這樣才能提高學校教育的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