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金平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要貫徹落實教育改革提出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現狀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去解決。本文簡要分析了目前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條提高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策略,希望能夠對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語文 語文核心素養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64-02
引言
在高中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它是文化教育的基礎學科,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它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更是我國優秀文化傳承和發揚的見證及工具。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素質教育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非常高的實踐價值,而且符合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
素養是人身上的綜合品質,常常在微觀的心理和細節的行為上體現。語文素養主要包括學生在進行語文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到的語文知識、語言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到的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還包括教學過程中培養出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等等,它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1]。把語文核心素養分解,就是基于語文課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語文應以什么樣的姿態為在當代立德樹人發揮自身特有的功能?課程的目標應當從哪些地方確立來實現語文核心素養?必須從教育追求的效果出發來考慮問題,主要應當考慮一門課程從能夠在一個當代合格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什么?能夠在他們步入社會之后在他們的思想準則和行為能力上留下什么?為了弄清語文這些的功能,才有了提出語文核心素養的可能。
什么是語文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言語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是基于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綜合體現。
我們將語文核心素養從簡單到復雜氛圍了六個層次:①語文知識的學習。②豐富的語言積累。③熟練掌握語言技能。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⑤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⑥言談舉止儒雅文明。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它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技能,還是一種綜合性的文明素養,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實現自我提高和自我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由于長期受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上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還是以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臺下被動聽講[2]。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率比較低,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側重于對語文知識的講解,但是卻忽略的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且由于高中學生面臨著高考,而語文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科目,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的成績,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答題能力和應試技巧上面,不能夠滿足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無法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3.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策略
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學工作必須要體現出人文關懷,通過指引學生構建正確的感情和精神世界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語文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實踐經驗。
(1)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明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對社會閱歷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3]。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多關心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理解,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將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愛上語文,進而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進行《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的時候,由于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理解比較困難,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分享自己從文中獲得的心得和感悟。教師要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然后結合多媒體課件等展開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重視和學生的溝通,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進而提高學生語文課程的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在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钴S課堂教學的氛圍,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活動,從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思考,最終解決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4]。endprint
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荷塘月色的美麗景象,然后結合課文展開拓展聯系,讓學生分小組對《荷塘月色》進行仿寫或則擴寫,讓學生在自己思考和整理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通過多媒體和課文中展現出來的景象,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有效的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3)創新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必須更加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完成教材要求的高中語文知識的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補充一些教育考試大綱之外的語文知識,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5]。課外知識的添加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在語文寫作方面的寫作素材,使學生的眼界更加的開闊,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中,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提出“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話題讓學生來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分為正反兩方來展開辯論。正方的觀點為要繼承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沒得,看到老人摔倒要扶,反方同學則認為現代社會中碰瓷的現象太多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還是不扶的好。在學生辯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提示,應用正確的觀念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了解社會現象,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加強師資團隊建設
新課程改革高中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理解還是不很全面,學校應該加強這一方面的管理和培訓,尤其是教師要提高思想和意識,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道德涵養,加強對師資團隊的建設[6]。學校必須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培訓,將一些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灌輸給老師,讓高中語文教師在提升教學能力的同時轉變教學思想,并將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在以后的教學當中,如在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的運用多媒體、如何采用更加新穎的方式教授古文以及讓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同時還能拓展知識等,使得教師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為了保證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學校和老師應該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高中語文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不斷積累新課程改革的經驗,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內容,將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和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需求,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修身養性,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貢如云,馮為民.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5):52-54.
[2]彭臣剛.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64-65.
[3]丁慧軍.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策略淺探[J].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 2016(1):52-53.
[4]周新均. 試論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策略[J]. 教育, 2016(9):178.
[5]朱俐蓉.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問題研究[J].亞太教育,2015,(24):37.
[6]廖勛勛.芻議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素養的提高教育策略[J]. 教育, 2016(8):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