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課堂目前面臨著提問和回答碎片化的問題,課堂推進小步走,學生發(fā)言缺乏完整性。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及合作學習,將零碎的想法整合并完整表達,是語文課堂需要關(guān)注的問題,讓學生在多向互動中呈現(xiàn)多種資源,在激活的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完整性思維和表達,提升思維水平。
【關(guān)鍵詞】碎片化 整合思維 提升表達 思維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052-02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縱觀目前語文課堂,教師對課堂的牽引痕跡較重,問題過于細碎,學生在表達上較為瑣碎,較少放開思路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新基礎(chǔ)教育”針對這一現(xiàn)狀,提出要讓學生在多向互動中呈現(xiàn)多種資源,在激活的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完整性思維和表達,提升思維水平。
一、依托語言范式,促進合作學習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的思考,教師在課堂上會提出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課堂上,問題過于瑣碎而繁雜,看似熱熱鬧鬧的課堂,其實對學生的思維促進是不夠的,不少學生的思維被零碎了,情感被片段了,語言表達也被殘缺了,更為嚴重的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戕害。因此,在“新基礎(chǔ)”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在教學設(shè)計時關(guān)注大問題的設(shè)計,每一個課時以一個大問題統(tǒng)領(lǐng),力求課堂上問題清晰而有質(zhì)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度和自主學習能力。其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思考的有效組織形式。但是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使學生的思維不停留在零碎而淺的層次上,我嘗試依托語言范式來幫助學生思考和表達。
在教學《巨人的花園》一課時,我拋棄了零碎的小問題,以“花園發(fā)生了什么樣奇妙的變化”為大問題貫穿始終,從環(huán)境描寫入手,讓學生整體感知花園的奇妙變化,感受作者是運用對比的手法來描寫的。教學中,通過聯(lián)想批注法和結(jié)構(gòu)式語言訓練“我們看到了花園外______ ,花園內(nèi)______,聽到了________。”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再在小組合作的時候用這樣的句式交流,交流更具有時效性。在奇妙的環(huán)境變化和情節(jié)推進中,讓學生初步品味童話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同時,學生通過想象豐富畫面,為由淺入深地領(lǐng)會童話的教育啟示做好鋪墊。接著將建立起的對比的結(jié)構(gòu)運用到花園前后變化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并通過課后小練筆,讓學生明白,對比不局限于描寫眼前所見之景,還可以從多種感官出發(fā),對比的運用更加廣泛。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考更加整體化,能夠從不同角度去拓展想象,表達時更加完整。
二、突破獨立難點,嘗試串聯(lián)表達
課堂教學中,常常會著重突破本課難點,聚焦在個別的重點句段上。當完成一個語言訓練點過后,往往就直接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看似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卻同樣有碎片化的問題。學生只能單獨理解某個知識點,沒有有效進行整合,下一次遇到類似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所表述的依然是較為零碎的詞匯和語句,在語言表達上沒有得到較為明顯的提升。因此,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們嘗試將幾個知識點整合在同一個語境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學生在語言組織的過程中必然有了整體的思考,促進了語言表達。
在教學《尊嚴》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并簡潔概括文章大意,接著讓學生聚焦到“尊嚴”一詞,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語言表達,從哪些描寫感受到哈默有尊嚴。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之后找出相關(guān)的哈默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學生品讀這四處描寫,從具體的字詞感受尊嚴。在教學四處體現(xiàn)哈默有尊嚴的描寫時,引導學生關(guān)注不同角度的描寫,并進行語言拓展訓練,深化對哈默人物特點的認識,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下是教學片段摘錄:
課件出示: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當鎮(zhèn)長杰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師: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哈默有尊嚴?
生:我從哈默問“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看出他有尊嚴,因為他沒有白白想要別人的食物,而是要靠自己的勞動。
師:你關(guān)注到了人物的語言。(板書:語言)
師:從哪里看出他當時很需要食物?
生:課文中說他“臉色蒼白,骨瘦如柴”。
師:你還能抓住了哈默的外貌。(板書:外貌)
師:逃難中的哈默落魄極了,還有哪些四字詞也可以形容哈默逃難中的樣子?
生1:饑寒交迫。
師:生存條件多么惡劣啊。
生2:饑腸轆轆。
師:是呀,他肯定餓極了。
生3:衣衫襤褸。
師:甚至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還可以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有尊嚴呢?
生:我從第一段其他逃難的人狼吞虎咽,連一句感謝的話都顧不得說,而哈默卻例外感受到,他雖然很餓,可是他還是堅持要先勞動。
師:對他而言,什么應該放在第一位?
生:付出勞動。(板書:勞動)
課件出示:________的哈默仰起頭,________地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師:此時哈默是帶著什么樣的語氣問的?你能想象他的樣子,讀一讀嗎?
生1:饑腸轆轆的哈默仰起頭,不卑不亢地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師:和其他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生2:衣衫襤褸的哈默仰起頭,真誠地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師:多么誠懇呀。endprint
生3:疲憊不堪的哈默仰起頭,急切地問:“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師:哈默是這樣的堅定。
整個描寫片段都是圍繞哈默的有尊嚴,但是側(cè)重從外貌和語言來描寫,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回答中提煉出作者的表達角度,引導學生從表達上去關(guān)注,拓展相關(guān)的哈默的外貌和人物狀態(tài)的詞語,啟發(fā)學生從樣子來刻畫人物的狀態(tài),讓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活,更有生動。同時讓學生想象哈默說話的語氣,在這一處的想象中,學生必須設(shè)身處地站在哈默的立場,更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接著讓學生將拓展的詞匯及自己的理解帶入句子,既有朗讀指導,又將零碎的想法整合,促進學生思維和表達的完整。
三、借助課堂練筆,激發(fā)多元思考
課堂上,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在教學設(shè)計中常常設(shè)計文本補白,在加深對文本理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但是在有些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中,學生能夠輕而易舉地進行拓展想象,但是常常就止步于此,表達瑣碎,層次較淺。基于這樣的實際,我們在教學設(shè)計中關(guān)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資源,嘗試通過課堂練筆,將表達落實在筆頭上,讓學生思考有所依托,提供語言表達的框架,表達較弱的孩子有輔助,表達較強的學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和補白,每個學生都能有個人體悟。
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時,由于文本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距離較遠,我力圖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與人物感同身受,品讀重要詞句,揣摩人物心情的方法感受臺灣青年的內(nèi)心,渲染地震的危險,讓學生想象余震中青年的心理活動,體會他冒著危險、牽掛家人卻心系小錢的堅定。在體會人物心情時,我設(shè)計了小組合作學習單進行課堂練筆,學習單的內(nèi)容是“當________時,臺灣青年心想__________;當_________時,臺灣青年心想___________;當_______時,臺灣青年心想_____________。”在這個學習單的提示下,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的情境,多元思考,通過練筆,讓學生深入與揣摩臺灣青年面臨不同場景下的不同心情,更加入情入境地體會人物心情。多處填空也讓學生不會僅限于一處零碎的表達,而是在這個語言框架中擴寬思路,使表達更加多元、豐富而完整。
學生的生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學生的學習行為是一個完整的知情意行系統(tǒng),學生的世界是個有異于成年人的相對獨立的世界。在語文課堂中需要改變的零碎化的教學,其實應該真正從理念上進行改變,在教學中形成“完整育人觀”。只有在這樣的育人觀的指導下,無論從前期備課、課堂上的環(huán)節(jié)推進還是課后的反思,以及看課的角度,才能真正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完整性思維,促進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發(fā)展。
作者簡介:
許可馨,福建省廈門市第二實驗小學,小學一級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