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達
【摘要】任務型教學法鼓勵學生用目的語來完成生活任務,很好地體現了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然而筆者在實際調查中發現,與人們對任務型教學法優點的一致認可與推崇備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種教學法在英語日常課堂教學中的難得一見。為此,筆者就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誤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潛在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英語課堂教學 誤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31,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12-02
一、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英語教育的認識也不斷深化。由此出臺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外語教學應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并要求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使用英語的機會。
在此大背景下,人們對語法翻譯法等傳統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并提出一些更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其中,任務型教學法鼓勵學生用目的語來完成生活任務,體現了語言學習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統一以及交際性與功能性的統一,故一經提出就受到一致青睞。一方面,人們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論證,另一方面,任務型教學法也被廣泛地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幾乎是公開課、示范課等優質課的標準配置;而在筆者經歷的各類教學(技能)大賽中,任務型教學法的出現率同樣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筆者委托英語師范生調查了任務型教學法在各實習學校的運用情況,卻發現任務型教學法在日常英語教學中難得一見。為此,筆者梳理了該教學法的特點,并結合與一線教師的訪談調查,對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誤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二、任務型教學法的特性研究
正如前文提到,人們對任務型教學法已經進行大量研究,并歸納總結出其特性與意義。
黃遠振(2003:32-37)指出,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交際式的語言教學,強調在“做中學”與“學中做”,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并完成任務。他還將任務分為理解型任務和應用型任務。
王薔(2006:26-28)指出任務型教學法是交際法的進一步升級;語言學習應盡可能貼近實際運用,而任務應側重交際行為的完成。
束定芳與莊智象(2008:208-210)列舉出Skehan歸納的“任務”五大主要特征,即意義、需解決的交際問題、與真實世界類似活動的關系、任務的完成以及執行情況的評估;同時強調指出,任務型教學應關注如何用語言溝通信息并進行真實交際。
魯子問(2010:110-111)提到利特伍德的任務教學框架,并指出任務應體現由非交際性學習向真實交際的過渡以及由注重語言形式向注重信息交流的過渡。
盡管理解與側重各有不同,人們對任務型教學法核心特性的認識還是趨于統一,即通過真實交際完成生活任務。
三、任務型教學法的運用誤區
任務型教學法被一致認可并廣為推薦;其意義和對語言學習的積極作用也被眾多一線教師所承認。然而,筆者委托師范生在實習期間進行了相關調查,結果卻發現該教學法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卻難得一見。
在筆者指導的30名師范實習生上交的600份中小學英語日常聽課記錄里,沒有一份記錄中包含任務型教學活動。即使存在重復聽課(幾位實習生共同聽一節課)或記錄內容不完整的可能性,但依舊可以看出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極少使用任務型教學法。
為進一步了解任務型教學法在日常教學中難得一見的原因,筆者走訪并調查了超過30位中小學的一線英語教師,并總結歸納出導致運用誤區的幾個主要原因。
1.對教學設計的情感排斥
相當一部分教師受過相關培訓,了解并認可任務型教學法的特性及優點,并表示在自己的公開課或示范課上會努力設計任務型活動;但他們認為任務型教學活動設計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心思,因此不愿在日常教學中使用該法。
2.對適用課型的理解偏差
一部分教師表示任務型教學法較適用于聽說課、閱讀課或是讀寫課,而對于詞匯課或是語法課等其它課型,他們表示無法設計相應的任務,故而更傾向或是更習慣于使用較為傳統的講授法、語法翻譯法等。
3.對任務本質的區分混亂
筆者在實際觀摩聽課的過程中發現,不少教師認為自己運用了任務型教學法,但實際上只停留在提出各種問題要求學生回答這一層面。換言之,這種任務屬于非交際性的教學任務或是理解型任務,還不是應用型的真實交際任務。
4.對教學實施條件的過度依賴
不少教師將不愿進行任務型教學的原因歸結于教學實施條件上的局限,如班級人數多、學生水平低、課時安排緊、應試壓力大等。
再加上有少部分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法知之甚少,這就共同導致了當前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誤區,即在優質課上高頻出現,但在日常教學中難得一見。
四、反思與對策
語言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任何一種教學法都相應地側重了這一復雜過程的某些環節或是某些方面,卻都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任務型教學法的優點已被普遍接受,但可操作性較低、對實施條件要求較高等因素也成為其進一步普及的障礙。筆者認為,除通過師資培訓與教學研討等活動,讓更多一線教師接觸、了解并真正掌握任務型教學法之外,還應有更多的配套輔助措施。
首先,應進一步完善中小學英語教材體系。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也是大部分教師日常教學內容的依據。在教材內容中融入更多的任務元素,如在詞匯教學及語法教學內容后附以廣告設計、角色扮演等具體活動,引導學生用所學的詞匯或語言結構來完成任務,既可以校正教師對于適用課型認識上的偏差,又可以節省教師大量的設計與備課時間。
其次,應進一步改進中小學英語評價體系。由于中國教育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功利性成分,評價體系往往對教學過程產生巨大的導向作用。將任務與評價結合在一起,在作業或考試中融入生活任務(如為當地某景點書寫英文廣告),既可以轉變師生對任務型教學的態度,又能夠凸顯語言教學的應用性。
第三,應進一步開發教師自身資源。教師是教學的執行者,也是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關鍵。某一級達標校將高中英語教材分為若干模塊,鼓勵教師進行細化教學設計,而后采取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方式集思廣益,并結合時事及時更新,最終開發出配套校本教材,大大地便利了教與學。
五、結語
筆者基于自身調查研究,就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小學英語日常教學中的運用誤區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由于篇幅與個人能力有限,筆者在此無法將出現的問題和可能情況一一羅列,但希望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在研究并推廣任務型教學法的同時,對該法的具體實施與操作予以更多關注,使得更多的教師與學習者能從中獲益。
參考文獻:
[1]黃遠振, 2003, 新課程英語教與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王薔主編,2006,英語教學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魯子問,2010,英語教學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