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
摘 要:合唱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音樂課程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合唱興趣、表演欲望,挖掘初中生合唱潛能的主要陣地。因此,其教學的有效性將直接關系到以上教學目的的落實情況。探尋合理、高效的合唱教學策略十分必要。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唱教學;有效策略
合唱是音樂表現形式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特點是音域寬廣,音色豐富,是培養初中生演唱興趣,激發其表演天賦,令其找到自信和成功的重要方式。但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合唱教學的意識較弱、教學方式不當、教學趣味性丟失等,嚴重阻礙了初中合唱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尋找有效的解決之道迫在眉睫。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簡要分析幾點改進和提高合唱教學效果的措施,望對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一、積極學習教學改革理念,重視音樂合唱教學
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曾明確要求,要改變傳統過于注重學生文化知識灌輸的教學現狀,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且注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審美情趣等。而初中音樂合唱教學恰恰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音樂審美情趣的實踐過程。但是,部分教師由于難以擺脫傳統應試教學思想,過分追求學生成績上的高分,忽視音樂教學和合唱教學,或者給其他教師讓課,或者讓學生自習。如此,又如何能保證合唱教學的質量,保證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呢?因此,筆者建議,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我們要重視本學科的教學,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提高教學觀念和意識,永遠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為提高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質量奠基。
二、從合唱方式、方法上重點引導,切實提高合唱能力
在合唱教學中,首先,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在呼吸上控制好進氣和出氣的節奏。因為在歌唱中,對呼吸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有的學生氣短、有的氣長、有的呼氣急促、有的吸氣緩慢等。這些都會對學生歌唱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要求學生站直身體、面部放松、挺胸收腹、做深呼吸調節,從而幫助學生平衡腹腔內的氣壓,讓氣流以平和的方式從發聲處經過,得到柔和、細膩的聲音。其次,教師還要強化初中生對音準、節奏方面的把握。音準是學生對音調準確度的控制,如果在音準方面出現了問題,那么就容易出現在合唱中凸顯個別學生尖銳刺耳聲音的現象,從而破壞整個合唱質量。培養初中生音準,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小游戲。
比如,在教學初一音樂《渴望春天》二聲部曲子時,我們可以讓初中生先去相互聆聽對方的音色,找出對方音準方面的問題,進而采取分聲部的教學方法,讓一部分學生依照教師的指導演唱先唱的音階,另一部分學生在第一部分學生唱完后演唱第二部分音階,這樣兩部分學生交替變換,合唱中的音準問題大多可以得到解決。
三、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團隊默契程度
合唱是以集體表演的方式來表達的,它并非是一個人的表演,個人想要怎樣就怎樣,而是以團隊合作的成績作為最終的評判標準。因此,在提高初中生的個人演唱技巧后,教師還要在不斷的嘗試中增強團隊間的合唱默契程度,提高其團隊合作意識,告訴學生個人的演唱水平不能代表最終的合唱能力。要想提高整個班級的合唱水平,除了需要教師的指導外,學生之間還應當通力合作,以自己的優勢彌補對方的不足,反之,亦是如此,自己也要善于看到其他同學身上的演唱優勢,積極學習。
四、恰當利用樂器輔助合唱教學
在合唱教學中,使用樂器輔助課堂教學可以將不同聲部之間的音準、音域、音高等有效表現出來,讓合唱演唱更加富有感性的認識,使學生首先從宏觀上對音準、音高熟練掌握,進而通過細致的揣摩,達到對音準、音高的科學把握。除此之外,初中生對于樂器的喜愛程度十分強烈,在生活中,他們很少看到音樂中專用的樂器,尤其是在具有教師專業的指導下,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更加濃厚了。但是在樂器的使用中,我們一定要做好合唱與樂器的緊密配合,不能讓樂器將合唱的主要角色“霸占”,而應當輔助合唱教學,讓合唱綻放光彩。如此,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訓練,合唱教學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教育教學中,合唱教學是組成音樂課堂教學重要的部分之一,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音樂審美情趣和團隊合作精神重要的方式。為了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音樂教師首先要積極學習教學改革理念,重視音樂合唱教學;其次從合唱方式、方法上重點引導,切實提高學生合唱能力;再次培養學生團隊意識,提高團隊默契程度;最后恰當利用樂器輔助合唱教學。如此,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音樂合唱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金玨.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J].藝術評鑒,2016(13).
[2]張順潔.和諧課堂 歌聲悠揚:如何構建高效的音樂合唱教學課堂[J].音樂時空,2015(22).
[3]孫明明.我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現狀與問題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