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敏+莊平貴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課程理念逐步為廣大地理教師所接受。于此同時,課改也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有更明確的要求,尤其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是新課程標準中重點關注的。本文將結合作者多年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新課改 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58-02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并結合自己的學情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計劃,選擇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且能自主監控和評價自身的學習過程,使整個學習過程更符合自身發展的要求。[1]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要求在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分析,探究和總結來完成教學任務。而這一要求,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一、培養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是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動力,是激發學生無窮潛力的興奮劑。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普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是要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學習意識。”這充分說明了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地理是一門非常有趣且貼近生活的學問,高中地理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學地理對我們的生活很有用”,將抽象理論生活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學習激情。例如,在講解熱力環流原理時,我們除了充分發揮課本實驗活動的作用外,可以在導入時給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制冷空調安裝在房間的墻體上部,而北方的暖氣入口卻從墻角引入呢?”簡單的一個生活化問題就能激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從而得出我們想要的結論。又如,在講解工業區位選擇時,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一個情景:假若你是一名企業家,要在泉州本地創辦一個工廠企業,在選擇地點的時候,你會考慮哪些因素?從而輕松引導學生思考出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緊接著再問他們:有沒有完全符合你要求的地方?讓學生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進而得出主導區位的概念。層層貼近生活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興趣,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
二、充分參與,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新課改的評價體系中尤其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而充分的參與正是充分地踐行了課改的要求。布魯納說過:學習不是把學生當作圖書館,而是要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只有參與探索新知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地理教學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根本的著眼點就是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2]這里的參與不僅包括各種感官的參與和課堂內外的積極參與。地理學習中,需要把理論知識與地圖、動畫、生活等進行聯系,進而加深學生對地理理論的理解和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否充分參與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因此,教師應積極創設各種學生熟悉的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讓他們多動口、多動腦、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實驗,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例如,為了加深學生對“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理解,我自制了彩色海綿器具,不同的色彩海綿條代表不同地層,并在最頂部的海綿色塊中用小刀劃出多條裂縫,再讓學生做擠壓海綿實驗,由學生表述海綿受力后發生的變化,做到地理器具讓學生演示,地理特征讓學生描述,地理規律讓學生發現。
除了課堂上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活動,課堂外地理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能配合課堂教學進步,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的鞏固與拓展。例如,地理環境整體性中的“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知識點,學生理解和感知較弱,地理教師除了課堂上積極講解,還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野外考察,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植被的破壞如何影響地形,土壤,生物及氣候等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另外,還可以在高中地理學習階段,鼓勵學生有空多到圖書館去看一些相關地理雜志,如《中國國家地理》等,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地理課外知識,同時還能激發探索地理知識的潛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剖析原理,啟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高中地理知識點比較多且繁瑣零碎,需要理解記憶的規律很多,學生容易混淆遺漏,如熱力環流原理,水循環原理,巖石圈物質循環原理和地理環境整體性與差異性原理等。在這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作為引導者和指導者的作用,結合生活實例及教學器具,有效剖析原理,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運用正確的學法來提高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講解流水地貌的形成原理時,我們可以以河流階地具體形成過程來剖析:首先是在中下游地區,由于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河流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且不斷升高擴大,形成河漫灘。后來隨著地殼階段性地抬升,河床上升,河寬變窄,河流流速不斷加大,河流兩側在接受侵蝕的同時階段性地不斷堆積,兩側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即為河流階地。細心,耐心的啟發,剖析原理,才能不斷啟發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學情,立足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習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不斷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屈春艷.如何培養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讀寫算,2015,(14):293-294。
[2]孫娟紅.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的探索.教育科學,2014,(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