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晏桂華+++方會龍
【基金項目】湘南學院教研教改([2013]240);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XJK013CGD014)。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229-01
在我國醫學高等教育中,成人教育往往屬于從屬地位,成教的課程設置常規是套用相同專業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目前我國有關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的研究比較少,而基于職業能力導向的成人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的研究就更少。本文以湘南學院成教臨床醫學專業專升本為例,探討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教育改革。
一、成教臨床醫學專業專升本課程設置改革方案
我校2014年前成教臨床醫學專業專升本課程類型分為公共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公共課包括: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與市場經濟、英語、計算機語言;專業基礎課包括:人體解剖學(含組胚)、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醫學遺傳學、醫用生物化學、人體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預防醫學;專業課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五官科學、傳染病及流行病學、畢業論文。計劃總學時數2220節,其中面授學時數為668節,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時數比為1:2.8:2.8。除了畢業論文為考查,其余課程均為考試。
改革方案總學時數變化不大,為2176節,其中面授學時數為736節。修訂的課程設置增加了選修課,課程包括:皮膚性病學、全科醫學概論、醫學科技信息檢索與科研方法、中醫學、醫學遺傳學、醫學心理與倫理學、使用醫療語言學、衛生法學與醫療事故防范、詢證醫學、五官科學、精神病學、康復醫學、老年醫學。公共課除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考試課,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均改為考查課。專業課增設了神經病學、急救醫學、臨床技能操作綜合訓練等3門考查課。此外,課程設置改為學分制,計劃課時數16節折算1學分,實踐與畢業論文設計折算20學分,共計156學分。
二、改革方案分析
目前,我國成人醫學高等教育存在如下問題:①課程設置能考慮“成人學生”的特殊性,突出成人教育的特點,課程設置存在普教化的現象[1-3]。②課程設置中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和相關課程設置比重偏少,不利于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4]。③成人醫學教育忽視實驗(見習)等實踐課的教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④課程設置中選修課比重偏少,不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改革方案根據成教臨床醫學本科教育的特點,重點對課程設置做了如下調整:①增加了公共必修課的比例,強化文化素養、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②在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增設了多門臨床應用課程和臨床技能操作綜合訓練課程。③開設預防醫學和中醫學課程,提升基層全科醫生的應用傳統手段防病治病的能力。④開設醫學科學研究方法課程,培養初步臨床科研能力。⑤在選修課中開設了醫學心理與倫理學、實用醫療語言學、衛生法與醫療事故防范等課程,培養醫患溝通技能,提升醫療事故防范能力。⑥課程中要求重點突出,更多的加入執業醫師考試的內容以及學生進一步發展需求的內容等,從而適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
三、結語
我們構建了一套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特色的成人高等醫學教育臨床醫學專業專升本課程設置體系。新的課程設置以總體培養目標和專業培養要求為依據,學科定位明確,充分體現了課程體系的相對完整性及學科的縱向銜接與遞進。實現課程最優化和最大效能,強化學生實踐訓練,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加強對外語、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并且開設人文學科相關學科課程。改革后的課程設置體系結構模塊劃分科學、合理、可行,基本達到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專升本學生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姜俊.醫學成人教育專升本課程設置的設想. 繼續醫學教育.2001,04:31.
[2]安豐生,汪海波.談成人高等醫學教育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國成人教育.2003,3:70-71.
[3]周麗霞,王世澤.醫學成人教育專升本教學計劃的修訂和研究.溫州醫學院學報.2003,33(2):140-141.
[4]吳茂華.新醫改背景下成教臨床醫學專升本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溫州醫學院學報.2012,44(5):508-5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