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燕
摘要:在美術基礎課教學中,受創新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不屑于傳統的臨摹學習,注重追求創新和所謂的個性風格而對臨摹作用的認識很淡漠,造成重寫生輕臨摹的局面。本文從理論和實踐角度論述了美術教學中臨摹的作用以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臨摹;作用;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14
在國畫中“初學欲知筆墨,須臨摹古人。古人筆墨規矩方圓之至也。”說的是初學者想要把握筆墨技法的規律,必須先學會去臨摹古人的作品。藝術是相通的,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方的畫,臨摹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都是不容忽視的。中國近代畫家徐悲鴻先生從6歲開始跟父親讀書時便非常想畫畫,就在他父親的辛勤教導下讀完了《詩》《書》《易》《左傳》,這時父親才開始教他每日臨摹一幅吳友如的人物畫,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從小就在繪畫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后來徐悲鴻到上海求學有機會臨摹了大量古今名作,后又去日本、法國留學,臨摹了西方繪畫大師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卡拉瓦喬的作品,通過大量的臨摹學習經典畫作使徐悲鴻的繪畫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
達·芬奇宣稱:“能模仿者即能創造。”臨摹其實是一種模仿的行為,但模仿可以分成表面的模仿和模式的模仿。模式的模仿是臨摹更深層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是探究美術形式,學習美術語言的有效方法。臨摹的作用在美術教學中不容忽視,為了盡快掌握造型規律,臨摹是唯一捷徑。所以,進行正確的臨摹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兩年的臨摹教學,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選擇適當的范本
選擇范本的基本要求是適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點,而且要考慮范本本身的典型性和質量,現在市場上不好的范本很多。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性別的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興趣存在很大差別。如兒童喜歡色彩鮮艷、富有幻想、充滿情趣的作品。中學生則可能偏愛更具有現實感的作品。男學生可能喜歡戰爭、冒險、動作等題材,女學生則可能喜歡寧靜、優美的題材。視覺型的學生喜歡寫實性的作品,觸覺型的學生則喜歡表現性的作品。這些因素在遴選作品時應加以考慮的。在確定了選擇某一類型的范本后,要盡可能選擇該類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最好是名家之作。
二、充分利用“范畫”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學習繪畫最需要直觀性的感悟,不需要更多的語言,只需要去看,在看的過程中去悟、去領會。而教師“范畫”是最直接、最具體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最直觀的臨摹方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常以這種方法去引導學生。因為筆者的一系列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是為了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技巧。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做畫過程中筆者會一一把作品進行分解、剖析和演示,有重點地結合講解。學生在畫自己作業的過程中可隨時參照教師的技法,領會教師每畫一筆的含義。去分析自己平時處理不好的地方,教師是怎樣處理的。但是現在許多教師幾乎不去做范畫,只是在講、在改。在素描教學過程中,不能“光說不練”,教師自己應加強最直觀的操作和引導。只有這樣,學生經此直觀感受之后才能加深體會,爾后引起學習興趣與表現沖動,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三、指導學生進行臨摹
臨摹大師的作品,教師引導學生去想象大師在創作時的心情、感受到他的經歷、與他的情感相通。也可以讓學生遐想自己就是某位大師,感覺大師當時的情感,就在大師的畫室,手里拿著大師的筆,準備做畫;根據畫面猜測大師會從哪里入手,分析作品的用筆方式,是曲線還是直線,是流暢的還是斷斷續續的,是快的還是慢的,要盡力臨摹像了。開始會覺得很累,但當學生發現了其中的“奧秘”時,會很興奮,就不覺得累了,學到了東西而且會有成就感;控制筆勢的統一,引導學生臨摹。
作為學生在這里還值得一提的是:熟能生巧。特別是對比較渺茫被迫選擇了美術專業的學生。這種現象很普遍,他們往往在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找個專業教師草草輔導幾天或者幾個月,然后匆匆趕考,由于實踐時間不夠,畫得比較少,所以成績自然不理想。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天就能夠解決的,只有通過多臨、多背才能成功,所以多多臨摹是非常必要的。作為學生,他們的學習任務是:一方面提高審美素質;另一方面打造良好的繪畫基礎,如果說只要見到自己喜愛的作品都要拿來臨摹,這樣,不但不能熟練掌握別人的表現技法,反而什么都學不好,既浪費學習時間,又不能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四、作品評價
“當局者迷”,學生對自己繪畫的成果總是無法肯定,這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加以評價,教師要做出正確的評價,以鼓勵為主。
現代畫家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也就說明了藝術的生命力在于獨創。為此,教師進行臨摹教學時,要將一些優秀的、獨特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對臨或者背臨,要讓學生取法諸家、博采眾長、融會貫通,使作品有文化品位,在有藝術修養的觀者欣賞后,既能尋找到宗源又能發現獨創。
美術專業基礎課教學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現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素質為教學目的,課程的設計與安排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途徑和保證。在課程內容上,美術專業基礎課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實踐又可分為臨摹和寫生兩種形式。臨摹,是開啟繪畫之門的敲門磚,是給學生繪畫的能力。臨摹是學習傳統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徑,我們看近現代出現的多位中國畫大師,如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干等沒有一個不是精研傳統,并在前人的基礎上開創自己風格的。真正有成就的畫家時刻都在汲取前輩傳承下來的筆墨經驗和創新精神,對一個優秀的畫家來說,臨摹學習是終身的學習過程,是不斷汲取營養、不斷進行反思,進而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戴欣桐.淺談臨摹對中國畫初學者的作用[N].藝術研究學報,2003(3).
[2] 薛 莉,劉景麗.美術基礎課教學中臨摹與寫生互動教學的實驗研究[N].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1).
[3] 陳明春.論美術臨摹教學[N].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高樓鎮中學 325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