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喜
摘 要:伴隨著近四十年改革開放的腳步,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突破,各項事業蓬勃向上。體育產業得到了切實鞏固和提高,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覆蓋面越來越廣。“十三五”規劃出臺,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3萬億元,綠色產業、低碳產業是體育事業的特點,在不遠的將來有望成為我國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或是支柱產業。當下,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早已不再滿足于溫飽狀態,市民的自我健康意識日益提升,對體育鍛煉日益重視,對體育產品需求愈加旺盛。可見,體育產業有著不可估量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我國體育產業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但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體育設施及產品仍不能滿足市民對體育鍛煉的強烈需求,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城市與鄉村差別巨大。同時,市場仍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嚴重阻礙了體育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產業;重要性;發展現狀;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7-0044-02
一、發展體育產業的重要性
1.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社會物質極大的豐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同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亞健康狀態經常困擾著我們。群眾對自身健康更為關注,對體育鍛煉的需求日益強烈。大力推進體育事業穩定前進有利于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加強身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青少年肥胖、老年人心血管等疾病。同時,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產業,將全民健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自2008年北京奧運開始,將8月8日作為“全面健身日”,鼓勵全民健身。
2.2016年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這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階段,同時也是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契機。“十三五”時期體育產業總規劃將達到3萬億元,是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將來有望成為重要產業。與文化產業相似,體育產業也具有綠色低碳的優點,從某種程度上講,發展體育產業有利于推動市場經濟,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3.助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了其他行業加速發展,不僅拓展了第三產業領域,提高了第三產業的附加值,還擔任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職責。更為關鍵的是,體育產業是上游產業,它能帶動第二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進步。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1.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迅猛,但相比之下仍處于起步階段,基礎不夠扎實。歸根結底是我們沒有將體育產業放在整體產業結構中去考量,導致行業門類不夠集中,體育行業市場制度不完善,針對體育產業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有關制度未落實,整個行業生態陷入無序競爭,這就可能造成市場逆向選擇,導致體育產業發展良莠不齊。
2.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我國目前的體育產業過度依賴體育產品制造,占總產值的2/3以上,各個大類目在產業鏈中占比不合理,主要產業——體育服務業發展勁頭不足,占體育產業比例總產值很低,這些問題亟須解決。我們應不遺余力構建良好的體育產業商業模式,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體育服務業,促進產業升級,提升服務產業質量。
3.從事體育產業的專業人才不足。在總的就業人口中,從事體育行業的占比明顯偏低,從事體育營銷、廣告傳播高質量人才嚴重不足,與快速發展的體育行業不能匹配;政府的財政投入有限,長久以來,政府對體育事業的經費投入比例總體偏低,用于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和訓練占比大,同時,資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4.體育產業的發展從地域上分析,嚴重受經濟水平的制約。城市與農村之間,東西部之間發展不平衡,投入不均衡,布局不合理。體育產業的布局與其他產業類似,經濟發達區域發展迅猛,經濟落后地區發展緩慢。大城市與小城市或鄉村在健身鍛煉的思想認識、體育消費、體育設施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一部分地區政策落實效果差,在上級規劃建設體育活動場地的面積和公共健身鍛煉設施的數量上偷工減料。
5.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美國的體育產業規模最大,而且我國體育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不足1%,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3%。我國整條體育產業鏈,過于依賴體育用品加工生產,而在產業鏈上游我們占比小,更多的是附加值較低的門類。
三、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存問題的解決方法
我國體育產業,想要穩定、持續地發展,應優化調整體育產業結構,使產業鏈個環節更加完整,發展更加均衡。大力解決體育服務業落后問題,運用經濟政策宏觀調控出臺相關政策激發體育服務業的發展活力,使體育行業內容更加豐富,結構更為龐大。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全面規劃,企業投入,全民參與的機制,建立健全行業監督機制,加強社會監督,特別是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到做到公平公正,接受群眾監督,杜絕徇私舞弊等抹黑行業的行為,一旦發現違規操作、私下牟利者一定要依法嚴懲。
1.政府要整合資源,加大全民健身設施的投入與建設力度,特別是經濟相對落后區域。我們可以建立東部對口援助西部城市體育設施建設機制,重點設在學校、居民區,讓群眾健身不再難,“全民健身”不再是空喊口號。體育領域的改革要注意多角度看問題,促使體育產業向更高、更廣闊的領域邁進。
2.建立良好的行業市場環境,加強體育產業法制建設,讓法律為體育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據相關資料表明,一個國家的體育產業發展得好壞快慢,與該國國內生產總值和比賽資源豐富程度緊密相關,但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與我們巨大的消費群體和豐富的賽事資源相去甚遠。主要原因是我國體育產業起步晚,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更沒有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體育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們要注重體育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目前從事體育工作的經營者大多缺少專業技術和經營技巧,各方面缺少專業的管理人才,體育產業類似于文化產業,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有其獨特的規律和特點。
3.借助互聯網,發展體育產業。體育產業鏈衍生速度非常快,例如廣告、賽事直播、影視等產業領域。目前來說,政策管控嚴重,市場機制不成熟,還需進一步加大體育產業市場開放程度,破除行政壟斷,為其發展創造出足夠的空間。與此同時,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將體育產業鏈條往更深邃的地方擴展,使其結構更加豐富。
4.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提升就業率。體育產業對應上下游產業很多,與其他產業聯系密切,如廣告、賽事營銷、賽事轉播、平面設計等。這也意味著,體育產業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減少政府負擔,提升就業率。
四、結語
作為一個朝陽、綠色新型產業,并且是我國經濟騰飛過程中的新增長點,在未來發展中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力。體育產業不同于一般產業,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和全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推動力。體育的產業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體育的產業化也促進了我國競技體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除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精神上的享受與追求。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情況,將全民健身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公開提到:“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廣泛地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體育事業將與其他社會事業一起,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國家增添前進動力、凝聚力量。因此,我們應不遺余力、力克困難,全力推進體育產業的發展進步。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體育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讓體育鍛煉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自覺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 余蘭.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進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10).
[2] 鄭兆云,龔德性,楊吉春,等.體育競賽與體育產業開發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0).
[3] 丁俊生,錢杰.新的理念、新的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安徽省體育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
[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