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書軍
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數學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深刻理解新課標,研讀新教材,立足于結合學生的實際,整合教材資源,是進行課堂改革的新路徑。要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必須讓每一位學生樂于學數學,用數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與社會發展相結合。
關鍵詞:課程改革;數學教材;接受能力;拓展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26
新的課程改革在不斷推進,各個學校都在進行著課堂的改革,尋找改革的突破口,努力使課堂的改革與課程的改革步伐相一致,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但是,我們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于教材的使用與挖掘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效應。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會面對同一個課程標準下的不同教材,這些版本的新教材,在教學理念、編排體系、設計形式以及教材內容諸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新舊教材在理念與內容方面也都有了巨大的變化,努力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契合素質教育的宗旨。教材的變化,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對數學教師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作為數學教師如何深刻理解新的課程標準,研讀新教材,如何結合學生的實際與教學情況,整合教材資源,找到課堂改革的新路徑,切實提高課堂效率,讓每一位學生樂于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真正將數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成為每位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立足教材的可接受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一種積極的學習傾向,是學生認識和探求學習對象的一種求知欲望。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思維,強烈的興趣,就會主動學習,富有創造性地開展學習的活動。新教材正是適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在編排版式上生動活潑,圖文并茂,適應了學生的審美需求。在內容上深入淺出,枯燥的概念變得靈動,單調的知識演變得妙趣橫生,即使是作業題也考慮到學生的心理,與生活緊密相連,與社會密切聯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接受能力,要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獲得新的知識。如,教初一數學“幾何體”部分時,學生不容易理解,缺乏想象能力,教師可以從做教具開始,讓學生深入生活尋找幾何體,制作教具,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在生活在找到了幾何體,或者制作了教材中的幾何體,教師讓他們拿到課堂上展示。學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實現了自己學習的價值。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學生的做永遠比教師的教更有效。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在學生對教材的可接受性方面體現出來的。只要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課堂就會活潑熱烈、充滿生命活力。
二、利用教材資源,拓展學生學習能力
數學課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數學課堂開設活動課是激活學生學習思維的有效手段。比如新教材中安排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內容?!白x一讀”可以讓學生學會讀數學,感受數學,在實際的閱讀數學教材中體會數學的真諦,感受數學的實際價值,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白鲆蛔觥敝卦谂囵B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做一做能夠由簡單的實物想象出幾何圖形,由幾何圖形想象出實物形狀。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跋胍幌搿痹谟陂_發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利用教材的豐富素材,讓學生去想象,去探究,初步形成探究意識,對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利用“試一試”這一活動,讓學生敢于嘗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材資源的豐富性與生活的多樣性的結合,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將學習的內容延伸到現實生活中,與現實的生活緊密聯系,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在拓展活動中進行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拓展活動中學生不僅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識,思維還進一步發散,將各個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的網絡。
三、突破教材束縛,緊密聯系學生實際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教師改變傳統的觀念,充分利用“一標多本”的課程資源,立足于學情,找準教學的實際,利用新教材,突破新教材,超越新教材,教材為我所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九年級“二次函數所描述的關系”中,課本以“果園里的橙子樹的棵數與總產量之間關系”的實際情景為引入,數量關系比較復雜,我們可以用“繩子長與面積的關系”來代替。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讓學生拿出一段封閉且無彈性的繩子(20cm),用手指撐開,使其成為矩形,同時不斷改變,體會矩形的周長和面積隨著邊長的改變而改變,明確變量之間的關系。然后讓學生寫出周長與邊長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復習了一次函數的知識。接著讓他們寫出面積與邊長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根據函數關系式讓學生口答當x=2,4,6,8,10,12,14,16,18cm時,面積是多大?面積有最大嗎?是多少?使學生明白這個函數與一次函數是不同的。再完成書本“做一做”的銀行利率問題。最后學生通過討論、比較和歸納,總結出二次函數的概念。
四、強化教學反思,提高駕馭新教材能力
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是教師課后對課堂教學的一種再認識,對使用教材的重新思考。它不單單是對課堂教學得與失的總結,更是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的活動對課堂教學的再創新。教學前的反思是教師在備課中的自覺的探索活動,更能夠促進課堂教學的靈活與自如。教學中的反思促使教師隨時調整教學策略,少走彎路,更貼近教學實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學后的反思在于總結,使教學更趨理想化,理論化。教學反思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發現自教學的成敗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靈活運用教材,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創造出課堂教學之美,享受課堂教學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蔡林芝.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新課程(下),2011(5):82.
[2] 梁青.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