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次宜 張偉蘭 蔡玉珍
[摘要]目的 探討實施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的作用及評估。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到我院進行治療的8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通過相關電話回訪進行健康教育及康復功能鍛煉指導及座談會等來促進患者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在入院及術后1周時的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持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持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性護理有利于促進乳腺癌患者康復,提高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持評分情況。
[關鍵詞]延續性護理;乳腺癌;自我效能;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8(a)-016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nd 2014 to February 1st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4)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4) according to the date of hospitaliz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ntinuous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rough the relevant telephone return visit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functional exercise guidance and seminars to promote patient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Results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and at 1 week after opera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cores of self-efficacy and indexes of social support in two groups (P>0.05);3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ntinuing nursing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improve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score.
[Key words]Continual care;Breast cancer;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目前死亡人數越來越多且逐漸年輕化[2],全球每年大約有138萬人患有該疾病[3],現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治療[4]。患者在術后康復期內一般選擇出院在家或社區休養,如果干預不當,可影響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和生存質量[5]。正常來說,患者的自我效能與對行為的堅持的正性影響成正比[6],社會支持水平能反映患者周圍的環境對其康復的影響[7]。加強兩者有利于促進患者堅持正確的健康行為,促進恢復[8]。現我院將延續性護理運用于乳腺癌術后患者中,觀察其對患者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到我科進行治療的8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已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入院日期,單數為觀察組,雙數為對照組,每組各44例。納入標準: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知情同意書,首次確診為乳腺癌患者,可配合護理人員的隨訪及相關護理,無精神病史,無嚴重并發癥。排除標準:乳腺癌為其他預后不良的腫瘤轉移。所有參與患者均為女性,觀察組患者年齡37~68歲,平均(53.7±1.8)歲;腫瘤分期:0期5例,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6~69歲,平均(56.9±0.7)歲;腫瘤分期:0期3例,Ⅰ期16例,Ⅱ期21例,Ⅲ期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時給予常規護理,于出院時告知出院須知及復查時間,定時進行電話隨訪等。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①出院前再次評估患者的家庭、文化水平等可能影響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因素,及患者自身對康復及日常自我護理的認識及掌握情況,如輸液港、PICC導管的維護等。并對上訴評估內容進行一對一強化宣傳教育。②定期開展講座,邀請乳腺癌術后順利恢復、生存質量較好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提高患者對恢復健康的信心,同時,講座上積極宣傳健側乳房、腋窩淋巴結自檢、化療藥等藥物不良反應的自我處理措施、淋巴水腫的防治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勵患者家屬一同參與,加強家庭支持的同時也對患者在家的應急處理增添保障。③電話回訪,出院前與患者溝通相應的回訪大致日期,回訪內容主要包括患肢的功能鍛煉、用藥情況、健康教育等。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及疑惑的問題,并積極解答。同時,鼓勵患者樂觀積極對待疾病,對其正確行為給予肯定。④根據患者離院前留下的聯系方式并征得其同意,建立微信群并邀請其參與,鼓勵患者間進行交流,同時推送一些權威性的相關文獻。群成員主要有相關護理人員及管床醫生。干預時間為3個月。endprint
1.3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量表選取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即GSES[9],自我效能感與分數成正比。②兩組患者的社會支持評分比較。量表選擇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10],社會支持與評分成正比。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評分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入院及術后1周時的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支持評分的比較
入院時及術后1周,兩組患者社會支持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延續性護理主要是指從醫院到社區及家庭的一種護理干預模式[11],可以彌補社區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在干預上的不足。自我效能感這一說法最早由班杜拉提出[12],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利于患者加強自我管理能力[13],同時,社會支持水平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4],促進恢復。
乳腺癌患者在術后由于乳房外觀及身體外觀改變、配偶對自己的印象及在意程度等各種因素極易造成患者抑郁[15],影響患者對痊愈的信心,自我效能感也較低,而經過干預后,術后1周不明顯,3個月后差異就逐漸凸顯,觀察組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延續性護理在長遠看有助于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自我戰勝疾病的信心。本次研究主要通過先前經驗及替代經驗等如請術后已痊愈良好的患者進行說教,增加可信度,電話回訪時通過對患者合理行為的肯定增加患者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自我效能評分。
胡輝平等[16]做過相關研究,使用基于微信群的延續性護理可促進乳腺癌患者的康復。本研究采用微信群交流主要為了促進同類疾病患者的交流,在家或在社區休養的患者由于朋友圈子有限,能遇到同類病種的朋友較少,同時,由于乳腺癌屬于較私密的地方,患者可能會因羞于啟齒而導致錯誤的行為無法及時糾正。微信群內成員均由同個病種的患者組成,討論相關病情更不受拘束,患者的疑問能盡快得到解決,在心理上可以得到一種來自朋友的精神支持。微信群內推送相關權威性的文章,有利于患者培養正確的生活方式,對自身的疾病進一步認識。同時,群里的管床醫生能有效了解患者出院后的信息,對其不恰當的行為給予糾正。建立微信群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有利于醫務人員的資源整合,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座談會的舉辦能使患者間面對面交流,增進患者間感情,通過交流提高對自身護理的能力,從而提高社會支持。
乳腺癌患者在術后大多數需要較長時間的恢復,因此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十分重要,其可以有效地促進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實施多元化的延續性護理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康復,提高其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持評分,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錢虹,陳莉莉,張小棟,等.蘭州市2010年女性乳腺癌發病及流行趨勢分析[J].中國腫瘤,2015,24(5):97-101.
[2]周一峰,李一桔,徐青.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社會支持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9):861-862.
[3]何曉玲,徐錦江,鄒凌云,等.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4, 35(2B):71-73,79.
[4]木克代斯·拜克提亞爾,朱相露,賀春鈺,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后加速部分乳腺照射與全乳照射劑量學的比較[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15-18.
[5]馬蕊,管靜,楊麗,等.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3):39-41.
[6]楊婭娟,李惠萍,吳衛琴,等.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藥,2014,18(1):174-176.
[7]杜瑞,周立芝,李建君.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和社會支持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12):1914-1916.
[8]張慶娜,李惠萍,王德斌,等.健康教育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社會支持及自我效能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2,27(16):75-77.
[9]Cheung SK,Sun SY.Assessment of optimistic self-beliefs: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 Rep,1999,85(3Pt2):1221-1224.
[10]張松云.社會支持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8):81-83.
[11]郭奕嬙,李惠平,Soon Lean Keng,等.《2013年全球乳房健康共識指南》解讀——醫院-社區一體化的延續性護理在乳腺癌生存者照護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6):609-612.
[12]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215.
[13]徐平,張蘭鳳,王志宏,等.延續性健康教育提高康復期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20):27-29.
[14]陸靖,史鐵英,李鶴.乳腺癌患者創傷后成長與心理彈性、社會支持和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6):1171-1174.
[15]周立芝,陳長香,馬杰,等.疾病癥狀與配偶在意程度對女性乳腺癌患者術后抑郁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8):4051-4054.
[16]胡輝平,劉翔宇,韋迪.微信群對提高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的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2016,(10):62-65.
(收稿日期:2017-05-09 本文編輯:馬 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