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文
摘 要:“學習性評價”是在基礎科學教育改革進程中所延伸出的較為新型的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方法與其他類型的評價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兼顧性,并注重過程取向和目標取向,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中更看重的是應試結果,并以其作為一種終結性評價,而對于既兼顧過程又兼顧目標達成的 “學習性評價”關注不多。本文記載了作者以及她的團隊在基于質量標準的學習性評價的實踐探索的思考與成果。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學習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69
一、學習性評價的基本認識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方案中,對于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而學習性評價著力于評價教育功能的發揮,不僅要注重整個教育過程的評價,還需要對其教育結果評價進行關注。通過對大量學習性評價理論分析后發現,其評價模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1)評價的主體主要是由師生來組成;(2)教學過程與評價內容及方式形成有機整合;(3)開展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促進學生學習,并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意識;(4)評價對象涵蓋了教與學的所有內容;(5)評價方式更加強調的是課程與教學的整體發展。
二、學習性評價具體實施
結合學習性評價理論,在實施學習性評價時,應該明確其實施內容: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通過《柳州市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在課堂中的評價引領,培養教師“學習性評價”的技能,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實踐探索主要解決的問題有以下三項:一是學生怎樣才能更好地參與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的制定,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成就感。以往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于其課程的學習目標并不會有更多了解,也不會通過制定有效的學習目標以及評價標準來開展具有實效性的學習。在這樣的一種學習模式下,學生通常無法明確學習重點,從而導致其選擇了錯誤的學習策略,讓其學習成效呈現出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能夠制定學習目標以及評價標準,在內心明確某個學習階段應該完成的學習目標,并需要達到一個合理的標準。通過學習性評價,可以讓學生對自身學習進行評價,并以整個學習過程中所開展的相關信息來作為評價依據,可以讓其及時發現之前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二是教師如何改進課堂提問形式,要尋找到一個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模式。在具體實施學習性評價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所提出的問題,主要是以學生所反饋的信息為參考,對學生的學情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通過調整教學方法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相應的批判性與創造性思考。所以,整個課堂提問應該建立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上。如果在教學以及學生回答時出現問題,教師應該及時對其進行糾正,并針對其問題的正確答案做出詳細解釋。三是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如何在課堂活動中得到較好落實,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
根據這些設定的問題,我們主要設計了以下研究內容:
(一)編制生物課堂評價標準及課堂觀察量表
根據課程標準編寫制定出中學生物學科各學段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課堂觀察量表。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將生物課程內容進行細化,它主要包含兩個部分的內容,即內容標準及能力水平標準。
(二)設計學習問題,形成“問題庫”
將課程標準與現行教材相對應的各章節核心章節設計學習問題,問題的設計利于引領學生饒有興趣地去學習。
(三)在評價引領下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
以問題解決方式、問題活動方式、過程評價方式展開研究。探索形成一套運用《標準》開展學習評價,促進教學相長的教學程式;實現學習性評價過程監控。
三、實踐探索與研究的成果
(一)形成了初具我市特色的“七步”評價監測程式
形成了基于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學習性評價監測的“七步”程式法:即“編寫《柳州市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設計學生即時評價表及教師課堂觀察量表→投放課堂觀察→歸因分析→修正《柳州市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中學習目標的界定→重構課堂教學過程→再次投放課堂”。通過針對我市生物學科學習現狀的學習性評價監測程式的規范和探索,使我市生物學科課堂學習呈現出一個更為有序的局面,學生學得好與不好,評判的依據是學習目標,學習目標設定的依據是《課標》和《標準》,不再因為教學樣本的改變而隨意改變。
(二)實現了一“標準”兩“量表”的學習性評價過程監控
根據《生物學科課程標準》及我市學生生物學習實際,細化和實化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編制了《柳州市生物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并對每個層級需達到的要求在《標準》中進行了樣題呈現與分析。在每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抽取《標準》中對應節次的要求,針對某個核心目標設計每節研討課的學生即時評價量表和教師課堂觀察量表投放課堂進行觀察分析,實現了監控教與學整個過程的目的。
(三)歸納整理了我市基于質量標準開展學習性評價的“問題庫”
為了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從而調整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進行批判性與創造性思考,力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探索以任務驅動、問題解決方式,在改進教師設計問題情境和增加“等待時間”的學習性評價的策略有所突破。我們歸整了典型課例的“問題庫”。通過提問方式、時間、關注點、“延遲等待時間”的規范,對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實施給出了參考及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
(四)探索形成了高中學習性評價生物錯題本的使用技巧
學習性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錯題本成為聯系師生評價的紐帶。針對高中生物學科特點及教學特點,歸納了使用錯題本的技巧:技巧一是將錯題本形式采用簡潔的填表形式,既節省學生的時間,也能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錯誤的原因及糾錯有效方式;技巧二是將知識點分章歸整,促進思維體系自我完善;技巧三是師生互評找錯因,評價利于師生發展;技巧四是系統性糾錯,完善程序性解題思路。
參考文獻:
[1] 丁邦平.學習性評價與課堂教學改革——以《科學》課評價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05(11):40-43.
[2] 伊恩·史密斯.學習性評價行動建議200條(中學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