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花
摘 要: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為學生減負。所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師的重點研究對象。初中數學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及運算能力。在此基礎上,介紹了一些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以期為同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初中數學教學任務繁重,它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而是一門為鍛煉學生數學思維邏輯的課。但目前新課改提出讓學生減負的要求,使得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又兼顧新課改要求變得很有難度。所以為了保證在教學任務完成的前提下,為學生減負,就要抓住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東西,這就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所在。通過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革新教學理念,將陳舊的、形式化的教學方式剔除,保留能帶動學生思維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不生搬硬套,不閉門造車,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方式推陳出新,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心理實際與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去,學生自然會產生探討的興趣,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對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會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講授幾何原理時,我們將通過結合身邊的各種幾何工具,不管是房屋、窗戶、課桌都有其幾何性質,來生動地展現所學內容的魅力;或者采用游戲教學、競賽答題、小組競爭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采取的教學方式大致有這樣四種,即探究式教學、分層次教學、主體教學和任務驅動式教學。這四種教學方式各有優缺點,探究式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一個引導與提醒的作用,這種教學方式能提高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層次教學是根據學生對當前知識掌握情況來對其設定不同層次的任務要求,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主體教學法側重于老師的講授,學生思維較為被動,應當在學生充分對課程內容預習過的前提下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小塊任務,讓學生更自主地學習。教師應將四種教學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應對課堂需求。
3.鼓勵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基于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當學生自主學習了課堂內容之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會很輕松,因為學生在課前思考過相關問題,一點就通。教師在布置課程作業的時候不要讓學生一味地做題,這樣的確有效果,但不能給學生減負,而應該要求學生總結課堂所學,并舉一反三,歸納整理。教師不能使用“填鴨式”教學,給學生復習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發揮主觀思維去理解課堂所學,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4.靈活運用多媒體
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效率相對較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需要板書大量的題目,而這會消耗大量的課堂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會降低。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進入了課堂教學,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但課堂效率的提高并不意味著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的教師利用多媒體的便捷性,運用題海戰術來讓學生學習如何做題,這樣并非數學課程的教學宗旨與本意,學生不是考試的機器,不要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教學是發人深省,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教會學生如何做題,如何考試。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圖像、影音等來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抽象、難懂的問題。這種將課件與教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能將學生帶入多彩的數學世界,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初中數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建立學習數學興趣的重要階段。因此,數學教師必須認識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大意義。通過完善教學方式,改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掌握教學理論,避免機械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分層教學、情景化教學,使課堂變得生動又富有內涵。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接受最大化的知識量。
參考文獻:
[1]賈素榮.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2(11):146.
[2]劉雪鋒.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2(9):108.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