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英
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高質量的語文課取決于課前幾分鐘老師的引導和激趣。現在的中學生從早到晚課節安排得滿滿當當,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學習很被動,往往在不感興趣的課上或昏昏欲睡,或“思緩弓而射之”,心思總不在學習上。
關鍵詞:導入;學習興趣;藝術性教學
上課伊始教師精彩的導入設計,幾句幽默的話,或幾個幽默的動作,都會讓學生放松心情。“親其師,信其道”說得也是這個道理。筆者以自己設計的幾節公開課為例,談一談“精彩的導入,成功的一半。”
一、表演課本劇,增強團結協作意識
這是我在語文組教研活動上上的一節公開課。授課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狼》,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是以勸喻性或諷刺性故事為內容的文學體裁。其特點有四,(1)短小精悍,內容簡單;(2)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3)創作上常用夸張或擬人等表現手法;(4)從簡單易懂的故事中體現深奧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訓。怎樣教才能讓學生識記概念、掌握特點、理解寓意,教師一兩句話難以解釋清楚,學生一兩分鐘難以死記硬背下來,即使背下來也不理解。
一切盡在不言中,我在上這節課前給每個小組安排了表演課本劇活動,而且表演好的同學在公開課上表演。同學們一聽語文課上要表演課本劇,這在語文課上是很少有的,而且在全校十多名語文組教師的面前表演,一下子興奮了起來,爭先恐后搶角色,參與度極高。我頓時緊張的心情平靜了許多。在這節公開課上,我遵守諾言,一開始讓其中表現比較好的一個小組在講臺上表演《狼》的課本劇。效果果然出奇的好,表演中,屠夫、狼的角色繪聲繪色,形象逼真,課堂氣氛尤為熱烈,時時博來全體師生的陣陣掌聲。這樣的導入設計不但提起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就連聽課教師都很投入,而且使同學們從活動中理解了寓言的概念、特點和寓意。所以,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自然很輕松自然。事實證明,這節公開課上得很成功,課后得到了語文組評委及同仁們的一致好評。
二、觀看短片,融情于境
這是我在全縣初中語文同課異構比賽上設計的一屆優質課。授課內容是,寫作訓練“敘事要”。這屆作文課的關鍵在于首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完整的敘事,其次要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尋找動人的事,通過完整的敘事感動讀者。
第一個問題,什么是完整的敘事?這是一個概念問題。具體用語言怎么描述,找不到像字典中那樣準確的解釋,也許深究一下,可以表述清楚完整,學生應該也不用講解。但我沒有放松。講授這一課時,我首先想到了中央電視臺每年舉行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于是我從直播視頻上截取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郭明義捐資助學、獻血獻愛的視頻。一上課,從認識感動中國的獎杯開始,緊接著播放郭明義的視頻資料,效果出奇的好,我看著有些女同學的雙眼都濕潤了,那些抽象的概念、難懂的問題不用我再做過多的解釋,一切都在于此。學生完全理解了,所以在接下來的各個環節里學生感情投入,表現積極,將本節課推向了高潮,博得了聽課教師陣陣熱烈的掌聲。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首先在語文課上看短片,同學們感覺到很新鮮,平時是很少有的。其次通過視頻自然而然地懂得什么是感人的敘事,找到素材,完整地敘述。老師再不必做過多的講解。
三、組織小競賽,增強競爭意識
課堂上開展小競賽的形式有很多種。我在教師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教授七年級上冊《馬說》一課時,在上課鈴響后馬上進行了一個成語接龍的小競賽。要求說出有關馬的成語,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快又多。說少的表演一個小節目,最多的予以鼓勵。
開始后,同學們立即進入狀態,小組之間你爭我搶,毫不示弱,完全忘記了臺下聽課的評委和老師。據統計最多的一個小組竟說出了30個有關馬的成語,當時我都有些詫異,完全出乎我的預料。
這樣的設計不但對此問題進行了深究,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團結協作精神。受到了懂禮貌、講信譽的思想教育。故活動是一,而作用有百。
四、講名著故事,創設情境環境
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時,都會講一個名著故事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充滿藝術性的教學,如何上好一節優質的語文課,實現新課標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最關鍵的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怎樣引導和設計導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不失為一節成功的優質課。
參考文獻:
[1]肖兵.語文教學中的激趣藝術[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2):98.
[2]李芹.做一個會激趣的老師[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0):63.
編輯 曾彥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