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云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小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在教學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單憑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不足以使學生閱讀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只有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才能吸收和儲備大量的優美語匯,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從而具備較好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激發
這是一個功利性太強、急于求成的時代,我們常常犯下欲速則不達的毛病。語文教學也如此,究其原因,許多老師教學思想陳舊,認為搞“題海”戰術一樣提高語文成績,殊不知,這樣完全扼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純技術的應試訓練,使得學生對語文產生厭學的情緒。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已經成了刻不容緩的事,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欲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優秀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面墻壁,都浸潤著文化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我們學校早已把課外閱讀列入課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節課外閱讀課,它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小學生的思維帶有很強的具體形象性,教師要順應小學生這一認知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教學情境,如即興表演,畫簡筆畫,恰當使用多媒體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教學《豐碑》一課時,放一段風嘯馬嘶的音響,配合電視片紅軍長征過雪山的錄像,就不難讓學生直接體會到紅軍當時艱難的處境。在初讀感知的環節中運用影像達意、音響傳情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直接”見其人、聞其聲、臨其境,豐富了他們的感知,引發其認知興趣。
三、通過故事或問題引發閱讀興趣
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聽故事的,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小學低年級到中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我們可以選擇益智、有趣的等適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特點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通過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看課外書。如:蝸牛長牙嗎?大約有幾個?等,當學生驚奇地從故事中了解小小的蝸牛竟長了一萬多顆牙齒時,教師“趁熱打鐵”,推薦讀物,學生就會自覺地從課外書本中去尋找答案。這樣,通過一個個喜聞樂見的童話、神話誘發學生的讀書欲望,誘使學生被動地讀到自己想讀更多的書,一步一步走入書的殿堂,盡嘗知識的甘霖。
四、精選讀物,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讀物的選擇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兒童的身心發展和兒童知識積累的基礎,選擇適合各階段學生閱讀物。讓學生能理解、能接受,學生才會對書感興趣。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心理特點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的興趣也隨之不同。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童話類、科學類、科幻類和節奏明快、富有刺激、富有神秘感與創造性的讀物。因此必須選擇能吸引他們的讀物。如:在寒暑假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木偶奇遇記》等。魯迅先生說:“看書必須同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學、數學、史地、天文等各種通俗科普讀物,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
五、拓展讀書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書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閱讀成果,促進學生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些活動要充分體現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切忌假大空,表面轟轟烈烈卻無實際效果。在班級中,我們可以正常開展讀書交流會、讀書筆記展評、閱讀之星評比等活動,激發學生更加愛課外閱讀。
1、主題閱讀活動。各個年級段有著不同的閱讀認知,我們可以分年級開展豐富的主題閱讀活動。如低年級小朋友愛好童話故事,可以開展“漫游童話世界”主題閱讀,讓小朋友盡情享受童話故事帶來的歡樂。
2、編輯班報活動。中、高年級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定期組織學生編輯班級小報,由班級“閱讀之星”組成編輯組,可編輯綜合信息報,也可以編輯獨立的主題小報,如文學、歷史、科學等等。在編輯過程中,調動本班學生按欄目投稿,由摘抄到自己創作,促使學生多閱讀、多積累。
六、加強閱讀指導,教給閱讀方法
大家都知道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促進課內閱讀的方法,課內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閱讀方法,課外求得閱讀的發展。而課外閱讀書籍的體裁不同,而且題材又很豐富,文章的內容也非常有吸引力,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學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概括故事的中心內容及學會美妙的語言和寫作技巧,我在教學中提倡讓學生經常用以下兩種閱讀方法:
1、摘抄好詞佳句,記錄精彩片斷。當孩子們閱讀某部佳作時,要求他們摘抄好詞佳句、仿寫優秀句子,記錄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等;摘抄時要隨時隨地寫出自己的感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可以用已經學過掌握方法去讀,例如精讀、略讀、瀏覽讀。精讀就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略讀速度較快,只要了解故事大概;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大致看看文章內容。當然這幾種閱讀方法在使用時可以相互交融,這要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而定,一般先略讀了解,再就是瀏覽部分內容,想要細看精彩段落可選擇精讀。
總之,加強課外閱讀,是新時期對語文教學的更高要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才能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自覺地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王秀榮. 小學語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 學周刊,2013,24:181.
[2] 劉玉濤. 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J]. 學周刊,2013,27:191.
[3] 董排.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 學周刊,2013,30:180-181.
[4] 呂玉偉.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 學周刊,2013,25:79.
[5] 王凌云. 學語文的興趣從何來[J]. 河北教育(教學版),2013,Z2:82-83.
[6] 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2.
[7] 楊九俊.小學語文課堂隨堂診斷[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