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文友
摘要:針對房屋建筑施工中應收賬款管理的強化措施進行分析,介紹了房屋建筑中應收賬款形成原因,內容有:市場中存在不合理競爭,企業領導管理缺乏科學性,企業合同履行不力。結合這些內容,闡述了房屋建筑施工中制定應收工程賬款的原則,分別為成本效益原則,例外管理原則,市場品牌原則。最后探討了房屋建筑施工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措施。
關鍵詞:房屋建筑;應收賬款;強化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當下施工企業和建設企業在市場中處于失衡狀態,施工企業競爭激烈,促使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能夠承接到工程,促使自身應收賬款增多,這種情況下,企業則面臨著壞賬的風險。因此,施工企業應當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對賬款進行及時回收,或者適當轉移風險,從而推動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 、房屋建筑中應收賬款形成原因
(一)市場中存在不合理競爭
我國經濟體制正發生變革,計劃經濟模式下的多數企業均存在真正的企業性質,但是企業中的一切活動均是政府統一安排的。這種情況下,企業之間出現拖欠實屬正常。當下,中國施工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施工企業也逐漸增多,生產力過剩,施工企業供過于求。企業為了生存,只有接受先墊資的條件。
(二)企業領導管理缺乏科學性
部分施工的管理人員,對財務管理不是十分了解,或者對應收賬款管理制度掌握不足,財務部門沒能及時核對賬目。這種情況下,就導致施工企業應收賬款持續升高。企業為了競標工程,沒能對應收賬款的風險進行科學評估,進而導致長期拖欠工程款的現象。
(三)企業合同履行不力
施工單位進行具體施工過程中,若合同中某一條款沒有執行,就會促使工期延誤,如果情況嚴重,還有可能對工程質量帶來影響。這種情況下,業主單位就為拖欠工程款找到了一定的理由。
二、 房屋建筑施工中制定應收工程賬款的原則
(一) 成本效益原則
施工企業為了減少應收賬款數目,加大對款項的催收力度,同時對壞賬加大了管理力度。這種情況下,雖然促使應收賬款數量減少,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成本和催賬成本。相應企業需要對權衡得失進行評估,確保自身獲得最大效益。
(二)例外管理原則
企業不能在全部發包單位中平均分配精力,而是結合建筑單位的信譽好壞程度按照比例分配。針對一些信譽良好的建設單位,企業可以適當減少催收力度,針對信譽較差的建設單位,需加大催收力度[1]。
(三)市場品牌原則
對應收款進行管理,屬于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進行具體決策時,不能僅關注一筆效益的成功與否,而是要和發包單位之間建立一種長期合作的關系。針對一些迫切需要拓展市場并樹立品牌的企業尤其如此。針對這樣的企業,頻繁催收賬款,會導致施工單位在其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施工單位在催收應收賬款的過程中,還需結合建設單位的品牌情況,為自身長久利益著想。
三、房屋建筑施工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措施
(一)構建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
提高應收賬款管理力度,需從企業內部著手,制定相應的管理規范和管理制度。第一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信用政策,其內容有信用標準以及信用條件,同時還包括收賬政策等。在施工企業當中,雖然應收賬款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賒賬”,但是存在對甲方結算工程款、回收拖欠款的策略問題。市場經濟背景下,提供給甲方適當的信用期和信用政策并事先以合同、協議明確形成制度既能給市場提供企業管理完善、質量可靠、守信用的信號增強企業投標過程的中標率,又有了對應收賬款管理的可循的制度、規定能夠保證應收賬款帳目的清晰、準確[2]。
企業項目經理部的財務人員需定期向業主發出詢證函,從而對應收賬款進行核實,保障應收賬款賬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訴訟時的時效性提供保障。避免應收賬款在體外循環過程中出現堵塞現象,避免法律訴訟收債的失效。此外,對應收賬款當中的預收款以及進度款等進行明確,同時清晰質量保障金等。責任部門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需進行切實管理,提升應收賬款的回收率。
(二) 適當轉移應收賬款的風險
施工企業財務部門針對逾期拖欠的應收賬款編制相應的賬齡分析表,然后進行劃分,結合應收賬款的不同類型,實施不同策略。施工企業可以借助金融市場,將部分應收賬款的產權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或者信貸機構,而這些提供資金的企業則會向發包單位催收賬款,或者對這些賬款進行處理。借助資產的流動性轉移,對應收賬款進行轉移,將其轉化成具有更大流動性的資產。如果債務企業出現財務上的困難,沒有余力還款,但是其經營能力以及產品市場還保持原有狀態,這種情況下,則可以將應收賬款轉移成股權投資,進而形成一種縱向聯合池,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將不良應收賬款消除,也可以出手債券[3]。資產證券化,屬于一種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融資方式,借助這一途徑可以有效轉移風險。
(三)工程承攬要慎重
施工企業對建設單位進行深入調查,建設單位資信狀況較差,工程承接則要慎重。部分施工企業為了承接到工程,因此很少有施工企業向建設單位提出要求或者講價錢。因為市場的失衡,導致施工單位的地位越來月被動。國家需借助立法的方式,對這一現象進行控制,確保施工單位之間能夠公平競爭,為一些實力雄厚、技術先進、合法經營的施工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在這個公平的市場上作為施工企業,應該把人力、財力、精力從“公關”轉向增強企業實力提高施工技術完善企業管理赴實力說話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4]。
四、 結束語
工程施工企業和建設企業在市場中處于失衡狀態,工程項目數量不能滿足所用施工單位的需求,施工市場競爭激烈。這種情況下,工程施工企業為了能夠承接到工程,便同意我建設單位先墊資的要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應收賬款的數量,為施工企業的日常運行帶來一定風險。
參考文獻:
[1]高圣平.應收賬款質權登記的法理——以《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的修改為中心[J].當代法學,2015,(06):86-97.
[2]鄭忠良,包興.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的檢查率和懲戒機制研究[J].經濟評論,2014,(06):149-158.
[3]孟曉敏.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的風險與風險控制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04):89-95.
[4]馬程琳.談當前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特區經濟,2007,(03):8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