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哲
摘要:中國傳統村落也稱“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建筑環境、建筑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古村落不但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各具特色的建筑形態,而且體現著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質和深厚的人文內涵。
關鍵詞:古村落;保護;措施;問題
一、古村落保護的意義
近年來,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開始懷念鄉村生活的恬靜,于是一些古村落的“價值”被發掘了出來,同時隨著古村落游熱潮而來的,是傳統村落的古老建筑、自然環境、鄉愁韻味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這顯然與我們對古村落的開發保護方向背道而馳。
很多古村落除了有大量的建筑遺存、原真的歷史風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田園風光,最難能可貴的是原汁原味的保留了眾多的非遺文化。古村落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還可以稱之為古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區的典范,具備和諧中國的歷史風范和諸多寶貴的村落管理與繁衍發展的經驗,因此一旦遭受破壞,再難恢復。
二、臥云鋪村基本情況
臥鋪村,位于萊蕪茶業口鎮東北部,齊長城從村西向東蜿蜒而過,村東、北兩面與淄博市接壤,西北與章丘市毗連。因村莊地勢高,常被云霧覆蓋,由此得名臥云鋪,后簡稱臥鋪。臥云鋪村背倚臥龍山,山頂有三界碑,是淄博、濟南、萊蕪三市交界處。明嘉靖年間,河北棗強縣遭旱災,棗強人王三栗帶妻子逃荒流落于此,在此建村。小村不大,只有200余戶人家。
村內四合院、石房、古井、石碾等保存完好,隨處可見,有王、張、李等七姓族家大院,一姓一院一泉一井一石碾,布局統一,錯落有致,甚為奇觀。村中各色古石房構造不一,有大量的古碑、古井、古樹、古橋、石碾、石磨,被稱為“大山深處的石頭城堡”。
三、古村落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現今,越來越多的古村落得到了應有的保護,但在保護過程中又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古村落民宅由于年代久遠,大多已經殘缺破損,且生活設施落后,在修復過程中往往只求整體外觀仿古,這樣就出現了“重外殼,輕內在”的問題;古村落的保護缺乏整體規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修復方式反而會讓原有的古樸村貌蕩然無存;過度進行旅游開發,很多古村落儼然已經變成了掩藏在紅瓦藍墻之下的現代商場;只注重對古建筑和文物古跡的保護,卻忽略了對沿承已久的風俗習慣和人文歷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此外,由于開發鄉村旅游,致使游客數量超出當地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而對原有山水造成污染破壞等。
四、古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措施
1、適度利用謹慎開發。在保護利用的基礎上,適度開發文化旅游項目。注重村落整體格局的維護,充分利用現有空間條件,引導村民發展文化旅游、生態旅游和休閑觀光旅游。例如臥云鋪村民至今延續著祖輩們的生活方式,高海拔自然地勢,獨特地域文化、風俗民情以及這里盛產的紅香椿、小米、野生山藥等土特產,遠近聞名,吸引了大批游客。
2、古建筑的保護。根據各類古建筑的毀損程度的不同,以及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合理選擇進行修繕、重建或改建,盡最大可能地還原歷史原貌。例如,臥云鋪村居房舍大都以石頭壘砌,依山而建,所以需要進行定期檢查,且要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合理確定修護方案,盡量選取原有的建筑材料,按照原有的建筑工藝進行修葺,且不得改變建筑的原有結構。
3、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古村落的精神內核,是其得以延續千年而不衰的不竭動力,應該大力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研究、發掘,和保護,營造良好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氛圍。臥云鋪村從建村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百年石頭房,千年古樹,2500多年前的齊長城,還有5億前年寒武紀后期生成的“燕子石”,異彩紛呈的歷史文化遺產讓人眩目。
4、以人為本。以村落居民為這一村落的靈魂,調動村民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主人翁意識,保護好古村落風貌,讓村民生活更好,就要先把古老建筑保護好,如果大拆大建,全部建成新的,就沒有了鄉愁,就沒有了文化。將來老百姓還是這個村子的主人,還是讓老百姓自己來講自己的故事
五、結語
通過研究茶業口鎮臥云鋪古村落,探討古村落存在的價值和現今古村落保護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歸納了古村落在保護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對維護自然生態的良性發展,傳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其他古村落保護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陳才坡.守護傳統村落[J].福建質量管理,2015(03):40-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