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霞
摘 要: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方式逐步被重視,是對當前小學語文高年級教育教學方式的重要轉變,在學生的實際閱讀過程中進行新型教育理念的課堂活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步伐的加快,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多地強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出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閱讀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意義
1.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師生角色互換
閱讀教學其實是教師、學生以及教材之間進行互動和對話的過程,通過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形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效率。通過閱讀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與教材進行“溝通”從中獲取知識,并在思維中形成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有利于發散思維,更好地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實現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2.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培養全面素質
通過閱讀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興趣的催動下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越高,學習興趣也就越濃烈,能夠減輕學生不斷加重的學習任務以及心理上的負擔。利用閱讀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重新樹立學習意識,自身思考要比外界推動更直接,所以主觀能動性的帶動,更利于學習興趣的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促進教師思維轉變,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在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中運用閱讀教學,是任課教師在思維方式上的轉變,雖然當下新課改在不斷深入,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思維上還是較為固化,教學方式傳統,不能夠給予學生有效引導。通過運用閱讀教學,教師能夠重新審視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并在不斷的摸索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樹立良好的責任感以及教學科研意識,提升教師在教學方面的水平,從而做到會教、善教等。
二、實現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1.鼓勵學生形成個性化閱讀
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鼓勵學生形成個性化閱讀的方式,也就是說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引導,學生能夠直接閱讀文本內容,這種方式能夠彰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閱讀的最終體驗效果也會不同,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自我認知,豐富個人情感,才是個性化閱讀的真正體現。例如,在學習《金色的魚鉤》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自我情感的表達,有的學生會體驗到戰友間的友情,也有的學生會想象到當時的艱苦條件,在促進學生開闊思維的同時,還能夠提升表達能力,深化閱讀理解的能力和興趣。
2.制訂教學計劃,注重讀寫相結合
教案撰寫要根據整理結果進行,從教學目標、內容、互動以及課堂反思等方面展開。教學目標是備課的基本,教師在備課時要制定教學目標,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所要講授的內容,為學生樹立學習方向。另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讀和寫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閱讀來喚醒學生閱讀的興趣,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書寫的方式幫助記憶并獲得相應的啟發。例如,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好的詞句摘抄下來,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書寫讀后感等,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與書寫相結合的方式來對閱讀教學進行強化,還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維的形成。
3.進行教學評價,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教學環節是至關重要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后,教師應當注重與學生進行教學評價,也就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評價,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有利于找出教學紕漏。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對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課改以來,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了很高要求,可是學生的年紀還小,對課外內容的選擇仍然存在缺乏主觀性等問題,因此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的相關內容;學習《少年閏土》時,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等等。
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要根據教學情況進行,教師應當以確立的課題目標為基本依據,將研究的內容與實際的教案作為驗證內容,結合學生的基本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4.
[2]林湘閩.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