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生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也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隨著整體社會節奏的加快,教育領域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小學數學教學的模式也在不斷的發展中而進行改變和創新。
關鍵詞:創新思維;主觀能動性;教學改革;效率
對于新時期的學生來說,具備一種創新思維是學習過程中應該培養的能力。同時,應該積極主動去尋找一種創新的方式和方法,能夠擺脫傳統教學的約束。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作為教師來說,小學數學教學并不單純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還需要提供給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和技巧,因為學生自身是無法獨立完成學習環節的。
就目前的教育形式而言,還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部分,許多因素的制約使得創新教育在小學階段的實施仍然存在一定的阻力。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創新思維,促進小學數學教學逐步發展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創新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教學方式落后
在新的歷史時期,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雖然已經提出很長時間,也得到了大多數教師的認可,但還是存在部分教師不重視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部分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主導著課堂,學生總是被動去理解和接受教師所講,使得課堂氣氛很難被調動,學生難以真正參與進來。
具體來說,教師總是在課堂中安排了自己所講的教學內容,但是對于想要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來說并沒有過多的思考時間,很難保證所學的知識能夠完全理解。同時,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并沒有過多的幫助,不利于學生將來的進一步學習。
2.教學環節氛圍的約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學生對外界的環境變化并沒有過多自己獨立的思考,容易形成一成不變的解題習慣。同時,學生解題思路還不是很清晰,容易走進思維的誤區。這種定勢思維與偏見思維是束縛創新思維能力的枷鎖,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并沒有太多的幫助。所以,這種傳統的教學氛圍會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3.課堂中的盲從現象
在教學中還有一種現象,當有一人或者幾個人說出自己的解答結果,其他的同學就會對自己的解答思路產生疑問,從而認為同學的回答是正確的。課堂中的從眾心理對于教學環節的改善并沒有太多的幫助,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這種心理容易扼殺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遭到創傷,造成學生思維的局限,喪失創新的動力,同時不能夠保留學生個性化的觀點和思想。
二、以創新思維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措施
1.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推動力,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身的年齡特點,對于新鮮事物一般充滿了好奇心。而創新意識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也是創新培養的重要推動力。這三點的培養不僅僅針對數學教學,在其他課程中同樣重要。作為教師來說,應該從多方面幫助學生樹立和培養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如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游戲的穿插。
2.充分聯系實際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我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聯系實際生活。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數學概念多、變化形式多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同實際生活相聯系,采用引導式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同時,由于數學本身的知識點較多,知識結構較為復雜,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多一些教學方法的引導,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推進教學內容的改革
對于教師來說,課堂環節是主要陣地,應該充分把握好這一環節。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的社會發展需要,所以說,應該與時俱進,同步進行改革。
4.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已經越來越多使用到教學過程中。對于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本身難度比較大,許多知識講解起來十分難懂,而利用多媒體則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資源。比如,對于立體形狀的學習時,借助多媒體就可以實現立體圖形的動態展示,幫助學生加強對相關概念的認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于模塊知識的理解,強調學生的主體思想。
總之,創新思維是當今時代需要的一種精神品質,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若能夠從小學開始就積極培養相應的精神和思維,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展都具有顯著的作用。所以說,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習過程中不合理的部分,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倡導自發學習。
參考文獻:
[1]嚴建東.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培養應注重三對思維方式訓練[J].考試周刊,2012(2).
[2]羅灶清.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2(3).
[3]凌朝陽.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14(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