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喬榛+范麗仙+王重力
摘 要 本研究在學生已有的生物學知識基礎上,以急救措施為主題,嘗試在普通初中開發相應的校本課程并實施,以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同時為日后相關研究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關鍵詞 初中生物 急救措施 校本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筆者利用紅十字會舉辦的“急救包使用訓練”,在昆明市某中學開發了以急救措施為主題的校本課程。
1 課程目標
在急救措施校本課程中,根據學生所能達到的實際目標水平,制定以核心素養為宗旨的課程目標,具體如下:
① 正確理解常見急救措施所涉及的生物知識,能夠樹立相應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穩態與環境觀等,并能認識到人體結構是與功能相適應的。
② 能夠掌握并運用常見的急救操作,并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正確的急救方法。
③ 能夠正確使用所給的急救工具,基于給定場景完成急救操作,并能夠運用所學的急救知識和方法技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④ 認同急救在社會生活中重要性,形成珍愛生命和健康生活的態度,體會急救的價值和意義,提高社會責任感,并能關注生物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
2 課程內容
根據“基于生物學知識的初中急救措施校本課程”的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選擇和組織的原則及策略,筆者確定了該校本課程的課程內容,共包括六章十七節內容。具體內容與授課安排見表1。
3 課程評價
校本課程的評價是校長和教師對校本課程進行質量分析和監控的過程,也是學校對校本課程進行跟蹤管理的過程,具有檢驗和改進課程兩方面的作用。客觀、準確的評價體系可以促使開發者不斷完善課程開發的方案,使校本課程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3.1 對課程本身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
對課程本身的評價應從課程目標的設置、內容的選擇與組織、課程實施的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由學校領導、教務處科研人員及若干生物備課組成員組成評審小組,對課程本身進行綜合評定。
對實施過程的評價應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及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由初中生物組的教師和年級主任組成聽課小組,對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進行了評價。
3.2 對學生學業的評價
對學生學業的評價將采取以下幾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模式進行:① 對學生進行學業測試即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前測和后測,通過前后測成績的對比得出學生在核心素養的目標體系下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等方面的水平變化;② 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三個方面的評價,分別占課堂表現的20%、30%和50%,從而得出總的表現分,反映學生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素養下的水平變化;③ 對學生課后的學習收獲進行評價,主要形式包括問卷、訪談和學習成果匯報等,這部分內容不打分,通過相關匯報圖片,展示學生的學習收獲,了解其學習階段的收獲和需求,得出學生在社會責任素養下的水平變化,從而為校本課程的改進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4 結果
通過在普通初中實施基于生物學知識的急救措施校本課程,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結論。
(1) 學生通過該校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達到以生物學核心素養為宗旨的課程目標,即本課程能夠以社會和生活為基礎,從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四個方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急救措施的課程特點和育人價值。
學習過基于生物學知識的急救措施校本課程后,學生在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四個方面都有了十分明顯的提高。
通過實驗班的前后測成績分析結果可知,學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2.82分,并且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p<0.01,置信區間為95%,說明學生在學習完該課程后,學習成績有了極為顯著的提高,能夠達到課程目標中生命觀念素養所要求學生達到的水平。
學生在做測試題時,不僅要仔細閱讀題目所給定的情景,而且要身臨其境地分析解決問題。由前后測成績對比可知,學習該課程提高了學生運用理性思維分析解決給定突發狀況的能力,為學生理性對待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通過對比學生的課堂表現評價表,可以看出不同學生在學習完該課程后,不論是動手操作能力還是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說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并且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調整學習策略。
學習完本課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訪談,結果顯示學生能夠認同急救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珍愛生命和健康生活的態度,體會急救的價值和意義,能夠關注生物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達到了課程目標中社會責任所規定的水平。
(2) 本課程的學科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能夠十分明確地認識到急救知識和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
課程結束后,筆者對實驗班學生進行了與急救課程態度有關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實驗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與傳統的課堂相比,急救課堂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參與課堂練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上臺展示學習成果時,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急救課程的內容從學生需求出發,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滿足感,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將自己置身于教師給定的突發情景中,根據已有的急救知識配合同伴努力完成任務,每完成一種動作技能,學生就獲得一份成就感,激發學習動力,增強學習興趣。
(3) 本課程在課堂中展開的討論問題,均沒有標準的答案,教師將學生引入“兩難”環境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一般的教學活動大多都是教師引導學生朝著標準答案的方向思考,而基于生物學知識的初中急救措施校本課程在課堂中討論的問題,一般都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思考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其積極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帶入一種“兩難”的情景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非常明顯的提高。endprint
(4) 本課程通過“模擬器”訓練將專家系統轉移到學生頭腦中,教師將連續操作過程用分步驟講解,有利于學生較快較為準確地掌握操作技能。
模擬器是技能訓練中使用的具有相似特征的替代品,是訓練技能的有效教學儀器。在急救措施校本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正確應對突發狀況。然而在訓練時又沒有真實的場景,所以使用模擬器十分必要,它可以顯示突發狀況的所有征兆,為學生創造一個仿真場景。教師通過模擬操作,將自己頭腦中的專家系統轉移到學生的頭腦中,讓學生學習到教師的心智技能和處理問題的思路。例如,在學習外傷包扎術時,“模擬器”就是學生本人,只不過沒有真正受傷而已。
(5) 本課程內容的呈現,采用“活頁”的講義形式,在正式上課前教師當場發放講義,在保持學生新鮮感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獨立學習與思考的能力。
筆者將課程內容以“獨立活頁”的形式在每節上課前復印并發放給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中就可以保持學習的活力,有積極閱讀和獨立思考的動力。如在進行人體概述一節的教學時,筆者將印有人體結構模型圖的講義發給學生,讓其先自行閱讀隨后將自己認為的關鍵內容劃出并與同桌交換意見。通過課堂觀察,筆者發現學生在閱讀課程講義時非常專心,積極主動性高。課后有學生反映這種當堂發放講義的做法很有趣,并且能夠提高他們閱讀和學習的興趣。英國的學者就曾經按照上述思想,在課堂中為學生發放獨立的“學習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討論與反思
5.1 討論
通過實施基于生物學知識的初中急救措施校本課程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吸取經驗,進一步完善我國校本課程的開發。
5.1.1 教學內容與生活貼近
教學內容只有與學生的生活貼近,充分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教學內容只有實用有效,學生才會覺得學習知識是有價值和意義的,學習目標才會非常明確,這樣便能直接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5.1.2 課堂討論以自由“辯論”為主
進行課堂討論時,問題都應在教材中找不到直接答案,這樣學生才能積極熱烈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過去不愿意參與的學生也能感受到良好的氛圍從而慢慢愿意參與進來。如果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那么學生就不愿意動腦思考,找到答案就萬事大吉,討論只會流于形式,個別學生甚至會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其他同學思考交流。
5.1.3 教材以“活頁”的形式呈現
傳統的教材都是在學期起始統一發放給學生,每節課學生拿出相應的課本聽教師講解。這樣學生對教材的新鮮感很難保持,課堂上對教材便提不起閱讀的興趣。所以若將教材以“活頁”的形式呈現,每節課上課前發放給學生,便能較好地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在自行閱讀時提高效率,小組活動時促進交流,課堂討論時活躍思維。
5.1.4 實際操作以教師分步驟演示為標準
現有的生物課堂如果涉及實驗教學,一般是在實驗室中完成。教師先講解實驗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播放演示視頻,自己動手操作學生觀看,之后學生開始自行操作。這樣做雖然能夠節省教學時間,但是學生卻很難把握每一步的操作要點。所以在進行急救課程的講授時,筆者采用分步驟講解的形式,將一系列連續的動作分步驟演示給學生,讓學生學習到正確的操作方法,熟練之后再進行連續操作,提高效率和課堂的科學性。
5.2 反思
在實施基于生物學知識的急救措施校本課程后,筆者認識到一些問題的存在,并反思如下。
5.2.1 完善小組建設是提高班級凝聚力的組織保證
課程開始前一節課,采用共同學習中的分組辦法對全班學生進行隨機合理的分組。如將學生分為8組,讓學生進行1~8循環報數;結束后,報到相同數字的學生結為一組,并且進行組內分工和小組文化建設。這樣既避免了傳統的按座位分組的弊端,可以讓彼此不熟悉的學生通過小組活動變得熟悉,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培養其良好的性格;同時還有利于班級的文化建設,提高班級凝聚力。
5.2.2 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加強對課堂的把控
小組活動時,若氣氛太過活躍,則會導致課堂紀律太亂,教師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討論和活動,甚至影響其他班級的課堂教學;若管得太嚴,則會導致學生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唯唯諾諾,課堂死氣沉沉失去活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可以跟學生共同制定一些規則,讓學生約束學生,在小組活動時巡視走動,同時注意教學技能的轉換,讓學生自我約束,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貴紅.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J].中學生物教學,2016,(5):26-28.
[2] 姚喬榛,范麗仙,王重力.開發“生物學急救措施”校本課程——以“外傷包扎術”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6,32(7):59-61.
[3] 孟憲平.校本課程評價的內容與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3,(2):22-23.
[4] 張美華.高中生物校本課程建設標準與評價體系構建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5] 李達.校本課程評價初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