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
摘要: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線,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始終不變的追求。在目前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地方:教師普遍感到在規定的教學時數內無法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更談不上講評習題,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化學;效率;積極
提高課堂效率,從根本上看,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掌握學習知識和科學思維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觀察、實踐、創新等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品質和人格發展。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了高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匯總,教師的教學目的通常都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往我們的教學也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領域,但是收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始終把反復練習、訓練的方式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單純忽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對化學的持續學習欲望。學習欲望才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所以,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欲望。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做到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可以依據化學自身的特點,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完成教學目的。
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主要以實驗為主,實驗教學能夠使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可以是教師演示實驗的過程,也可以是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教師應把這兩種實驗的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這樣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處于非常活躍的狀態,注意力也會高度的集中,通過實驗去觀察化學現象,使得化學的學習更加形象化、知識理解程度更容易化,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都會有所提升。
三、給學生留一個思維的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中,給學生留一個思維的空間,也就給了學生消化、吸收、發現、馳騁的廣闊天地。在知識探索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開發了學生的思考力、理解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這確實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那么,如何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的空間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拋磚引玉法”,就是在課堂講授時,教師講關鍵,點要害,把線索思路給出去,留一學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質特征。這好比射箭一樣,教師引導學生張滿了弓,卻不發箭,讓學生自己把箭射出去。這樣,教師啟而不發,指方向而不帶路,講學法而不講結果,讓學生自己探索,把問題的答案說出來,學生的記憶便更深刻。
在處理新課或疑難問題,或講述某一內容時,為避免平鋪直敘,教師講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給學生留一小段時間,讓學生默默地思考,在靜思中孕育貫通的種子。同時讓那些開思想小差或搞小動作的學生懸崖勒馬,跟上課堂思路。
一堂課里,切忌“兩頭無剩”的滿堂灌。要在知識銜接處,或提出問題之初,或結論之后,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地或細細咀嚼,或反復品味,或變式練習,或廣泛演繹,或判斷得出答案,或提出新的問題……總之,給學生留有思維馳騁的余地,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的思維開出絢麗的智慧之花。
四、養成課后鞏固的習慣
復習總結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和提高,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復習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記憶性的復習,即對基礎知識的回顧;二是應用性的復習,即課后練習題。第二種類型的復習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之上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應用。所以應告戒學生萬萬不可眼高手低,應該從基礎著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搞好自己的學習。
總之,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要重視學生開拓精神的培養,不斷改變教學模式,營造更加高效的課堂環境。在實際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結合學生的世界,改變傳統教學思路,在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徐文娟 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淺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