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明
摘要:如何擺脫“應試教育”弊端這一困境,創新教學模式,是廣大教師需要探究的重要方向。針對當前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學現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社會廣泛提倡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根本要求。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如何避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是每個個體在工作學習中所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有效性”這一主題被突出了出來。教師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什么呢?用通俗話的講,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這一有效途徑,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更好更快的提高進步,收獲更多的知識。所以,如何利用好課堂上短短的45分鐘時間,我結合二十余年的歷史與社會一線教學實踐粗淺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轉變教學理念,激發興趣,是提高該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在新課改的大形勢下,我國的教學理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與長遠發展,也就是更加向“素質教育”靠近,由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向以學生為主的學習轉變,把學生的學習需求放在了更加顯要的位置。這就要求教師需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目標,向“素質教育”邁進,全面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思維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經常掛在我們嘴邊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前提。為了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學習歷史與社會的興趣,我一直在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精心導入激發興趣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在該學科教學中,如果有個好開頭,成功導入新課教學內容,先聲奪人,就可以把學生學習該學科的興趣激情極大調動起來,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教學效果勢必會事半功倍。如,在講《大變革的時代》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立木為信”的視頻故事,再提出:商鞅這樣做想說明一個什么道理?他又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整堂課學生都表現得很活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教學效果。
2.尋找興奮點激發興趣要想成功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與社會的興趣,就必須尋找到能夠觸動學生們心靈的“興奮點”。唯如此,才能保證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學生才能愿學樂學。目前,網絡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行業,在計算機機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獲更多的歷史和社會學科的相關知識。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教學,可充分調動學習該學科的積極性。集視聽覺和多種感官功能于一體的作用下,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運用典故激發興趣每節課堂上,都聲情并茂地講一個與課堂內容緊密相關的經典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愛聽故事的學生們,自然會激發其學習興趣。如,在講商朝這段歷史與社會內容時,我把電視劇《封神榜》里的內容滲透到課堂當中,學生聽得入迷入勝,總有意猶未盡之感。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講與課堂內容相關自己又非常熟悉的歷史與社會故事,既鍛煉了學生的演講能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一箭雙雕。
二、發揮課堂提問作用,是提高該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手段就是課堂提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能力,是一種提高教學效果的常見教學行為。
1.課前分析學情設計問題教師要了解學生如何才能有效接受其教學內容,要對學生之前知道了哪些知識,通過自學又能解決哪些問題,又有哪些內容需要教師指導才能解決等等。在對以上內容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巧妙設置問題,教有“的”,學有“矢”,非常有利于該課目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有廣度有梯度的提問覆蓋教師要以不戴有色眼鏡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提問題時要問及所有學生,無論是尖子生還是差等生。但教師在提問設計時要區分等級,區分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設計,針對中上游學生,教師要設計一些較難的題,以便拔高;針對相對落后的同學,設計內容應該是一些相對較簡單的常識性問題,以便提高其積極性。
3.發揮學科間的互補優勢進行融合為了更好地教好學生,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駕馭住整個課堂節奏,隨機應變。有人說:“歷史和社會的老師是萬金油”。什么都會、什么學科知識都得知道。事實確實是如此,歷史和社會包羅萬象。固而在設計問題時,有必要將該學科內容與其他學科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有效融合,課堂教學效果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優化課堂內容結構,是提高該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優化課堂教學,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了追求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教師應根據初中歷史與社會課程內容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把握好堂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1.注重新課導入的新穎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撥動學生們的思維之弦,激起思維的浪花,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為課堂教學營造出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
2.注重教學活動的參與性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當中,與教師產生共鳴。唯有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效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活躍,對自己觀點看法才勇于表達;才能使在教學活動中體驗到成功與挫折感;才能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師生、生生友情。
3.注重鞏固練習的有效性多樣性的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鞏固練習的實踐中,要突出教學重疑難點,從不同角度組織練習,練習時要形式多樣、富有變化,使學生實踐練習更加感興趣。
4.注重小結的前后呼應性歷史與社會的課堂教學要避免虎頭蛇尾,必須有始有終。很好的課堂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掌握學習重點,對課堂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效果;課堂上好的總結可以有效鞏固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活躍學生思維意識,培養學生歸納梳理能力;好的總結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深化教學主題,激發學生探究未知領域知識的興趣,回味無窮。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歷史和社會教學的生命所在。作為一個優秀的該學科教師,應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扎實做好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努力追求每節課的高效。長期堅持下去,學生便可以更容易更多地了解歷史和社會知識,自然而然地,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達到了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