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芳岳
摘要:我們每個名教師都經歷過無數次的教學體驗,那些令自己感動的教學片段也成為我們對好的教學的記憶。什么是好的教學呢?一定是師生的在教學中有所共鳴,能長久的留在記憶之中,并能不斷的回味,依然能夠感覺到愉悅的過程。好的教學不在于傳授知識的多少,而在于學生能夠獲得美好事物體驗的過程。在現代的信息化時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遠比不停的要求學生學重要的多。
關鍵詞:教學方法;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情感、倫理價值等諸中體驗的過程,這其中的關鍵是如何讓師生共同進入情境之中,達到教與學的彼此呼應的狀態,好的教學是以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發展為中心。任何教學都是從人開始的,注重人與人生動的交往,好的教學就是以積極的師生交往把學生引入知識世界之中,如何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走上屬于自己的學習之路,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成為可能呢?一定要注重好的教學。
一、好的教學一定是使學生的個體身心投入到其中
好的教學即便是小孩子也一樣能夠真實的感受到教學情境的好與不好,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的感受直接是教學好與不好的中心所在。好的教學是學生喜歡的,好的教學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愿意與教師產生親近的感覺,如沐春風,自然地引導個體進入學習情境之中,好的教學是以情感認同為基礎的,以個人的身心融入為依據的。教師努力跟學生貼近,以積極的溝通消除學習的心理障礙,給學生以勇氣,建立和學生之間的親切聯系。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為學生的課堂思考找到合適的切入口,讓學生找到學習的起點和方法,讓每個孩子都能學,讓每個學生都都能積極的融入其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激發學生的生命趣味,引導學生生命的整體融合,并通過教學活動的展開來成全生命,而不是把學生當作完成教學目標的工具。
二、好的教學是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過程
好的教學需要個體思維的深入,讓學生學會思維,即是教學的中心,教學不僅是一個情感發展的過程,同時也要幫學生找到學習的方法和路徑,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一個好的教師對學生學習動力的引導是十分必要的,喚起學生的向學之心,教師的激勵是學生向學之心的重要路徑,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真正的教學并不是信息的傳遞和交流,而是讓學生進入教學所開啟的復雜世界之中,去自主地獲得辨別能力,獲得自主行動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才能是人們與本質的東西契合為一。如果我們太急于教給學生什么,就難免在急切中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的可能性,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積極的思考。
三、好的教學是引導學生上升到生命的激勵
好的教學需要進一步上升到生命的激勵,引導學習狀態的升華,讓學生體驗到生命的價值,讓學習變成學生自我生命成長的力量。在教學中開啟對更高事物的追求,好的教學不僅是有效的,更是有兼職的。好的教學其根本即是在其蘊含的價值的激勵。
教學中的價值如何開啟?教師積極的把學生引向對更寬廣世界的探索,引向屬于學生面對更廣闊世界的好奇的開啟,啟迪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不是把學生引成僵化的現成的知識儲備,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問題。一旦教師積極把學生引向對更寬廣世界的探索,引向屬于學生自己的想象世界,那么,課堂的結束不過是學生面對更寬廣世界的好奇的開啟,好的課堂的標準不是以無問題告終,恰恰是以更多問題的喚起為標志。倡導課堂教學回歸生活,走向生活世界,就是要立足知識世界的基礎上,拓展課堂教學的生活視野,在有限的課堂空間喚起無限的求知欲望。
四、好的教學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好的教學有一定發方法可遵循,一旦僅需教學情境之中,就應該忘掉先行確定的方法。我們不是為方法而教,而是為了教學活動本身。對于教師而言,最重要的是帶著活躍的身心狀態進入現實的教學情境之中。進入師生生動交往之中。教學不能固守這某種單一的方法、模式,而要根據教學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變。
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多樣的方法有某種不變的地方。教學無定法,但教學有定則,好的教學都是以師生交流為中心的,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各種外在的組合,都不過時為了有效促成師生的積極交流,促成師生共同的心智生活。
五、好的教學要走向教學相長
要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之中,教師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轉化成多樣的教學手段。如何使教學更有趣?就像是美麗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美麗的景色,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的整個人格來使教學更有趣,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規定的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這就是教學的藝術,教師用自身生命的整體融入,融入師生共同分享的成功與喜悅中真切的感受,回應這課堂的冷暖,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是不可重復的生命的體驗,才能激勵、喚醒生命,感動人的靈魂,這意味著教學過程不僅歷練學生的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過程,同時而且首先是歷練教師自身人格的過程。
六、好的教學等于有效教學
教學是否有效,既是教師專業水平的表現,又是學生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平常所說的評價一節是否是好課的問題與這一問題也是相同的,即如果是有效教學的課肯定是一節好課。教學是“好教學”既是有“效教學”,這是當前關于好的教學的普遍看法之一,福建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余文森教授在其《論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一文中亦曾這樣明確表示過:“任何好的教學都是有意無意地遵循了著三條規律,相反不好的教學則一定是違背了這三條規律。倘若我們仔細查看余文森教授所提及的這三條規律,就會發現這三條規律是以有效教學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它們是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此外有教學理論者明確的表示,“所謂好的就是有效的”,有效教學成為致力追求的教學的理想與理想教學。
教學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發揮核心作用,好的教學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更會對學生的發展與成長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就像很久以前安裝的軟件程序不斷進行著更新升級,關注與思考“好的教學”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好的教學成就的不僅是學生,同樣也成就教師自身。學生在教學中學會學習,思維得到啟迪,心靈被點燃,生命得到整體的孕育。教師在教學的每一刻,擦亮屬于自己的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