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虹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它承擔著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寫作能力的重要責任,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呢?如何來保證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呢?可以進行一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策略
一、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一直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因為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將來他們走上社會、走向工作崗位之后的發展都需要有閱讀能力,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問題的話,那么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是無法正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做好閱讀的教學;其次,閱讀承擔著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重要責任,學生可以通過文章中作者的一些表達技巧來不斷完善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做好閱讀的教學;再次,閱讀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也有著很大的作用,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借鑒作者的語言使用方式以及閱讀中所涉及的素材,而這兩點是寫作的關鍵點。因此從這三個方面來講,教師要做好語文閱讀的教學。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挖掘閱讀的動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學習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他們更習慣于跟隨自己的興趣走,因此教師要想做好閱讀教學,一定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挖掘閱讀的動力。首先,教師可以創建閱讀教學的情境來激趣,例如在進行《雪地里的小畫家》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從網絡上搜集一些有關下雪之后小動物腳印的圖片或視頻,在閱讀之前先把這些圖片播放出來吸引學生的興趣,等學生觀看完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讓他們找出課文中與圖片中的相似之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其次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教學形式,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枯燥的課堂教學沒有什么興趣,他們更喜歡游戲教學的模式,因此教師可以將游戲與閱讀教學進行結合,我們拿《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學來進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一位同學扮演小壁虎、一位同學扮演小魚、一位同學扮演老黃牛,再找一位同學扮演燕子,讓學生分飾角色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情景演練,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深入文章中,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從這兩點來看,教師要想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學的方法。
(二)采用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教育的不斷改革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意識也成為眾多語文教師研究的課題。但是現階段小學生們的自學能力處于一個正在培養的階段,因此我們的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式教學的模式。具體的形式為:教師引導學生每五六個人成立一個學習小組,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一起對知識進行探究總結,在學生總結完畢之后再對學生所獲得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評價。這種教學的形式既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來進行教學的課堂模式,讓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探討和總結,同時也保證了課堂的效率。舉例而言:在進行《釣魚的啟示》這一節的閱讀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成立合作小組,討論為什么又把鱸魚放回去了,我們從這篇閱讀中應該學到什么?教師留下這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總結,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再與學生就這幾個問題展開討論,那么閱讀教學的課堂氛圍肯定會更加活躍,教學的效果也會更好。
(三)引導學生多進行朗讀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多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節奏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舉例而言:在進行古詩詞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例如《贈劉景文》,學生在讀第一遍的時候,可能并沒有什么感觸,就是覺得朗朗上口;讀第二遍的時候可能就會展開聯想去想象當荷花落盡、菊花開放時應該是一個什么場景;讀第三遍的時候學生就會想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時心理活動是怎樣的,這篇古詩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多朗讀幾遍,整篇古詩的內涵也就出來了。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多讀幾遍。
(四)豐富閱讀的評價形式
評價是師生溝通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評價形式不能單純地根據學生的答案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而評。首先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時加入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引導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說出在進行閱讀時的一些困惑,從而引導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同時也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每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教學質量。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能力、寫作能力,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呢?如何來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呢?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婷婷.開展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方法[J].速讀旬刊,2014(7).
[2]鄒華.新課標下開展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方法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20):152.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