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姍姍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科學和信息技術發展給語文課程帶來的挑戰。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帶來認知方式的變化,信息文化帶來的寫作思維和方式的轉變,結合寫作教學實踐中的探索,研究信息技術發展給寫作教學帶來的變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寫作教學;變革與創新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非常關注新的技術環境給語文課程帶來的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技術不僅作為工具而成為生存的必須條件,我們的認知方式,與他人、世界對話的方式乃至思維的方式正在發生意義深遠的改變:人際交往更加便捷頻繁,人們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內容和形式相比過去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作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獲得了變革的條件。
一、信息技術改變人類的認知方式
我們的思維方式已經因為特殊的技術環境而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麥克盧漢說過“媒體是身體各種器官的延伸”,人類在發明了媒體后,也在被媒體改變。比如,電視就是我們眼睛和耳朵的延伸,改變了我們原有的生活形態。而現在網絡又改變了電視時期的生活狀態。技術與人腦的協同改變了人的基本認知方式,使得我們的思維更加豐富、精確,具有延展性。我們在寫作時候,人腦和電腦就會協同工作,電腦擅長準確、定量的計算,而且速度極快,當我們在表達的過程中需要更加準確的信息或者資源的時候,電腦成為人腦很好的助手。在這樣的方式下,無論是寫作思維、寫作方式、教學設計和組織形態都會有革命性的改變。
二、信息技術文化對寫作思維的沖擊
不同的文化背景,寫作的目的、內容、風格、思維都不一樣。信息時代與農耕時代、工業時代當然有很大的不同。從寫作文化來審視,以計算機為書寫工具,網絡為傳播平臺的信息時代,對寫作思維產生的沖擊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如今,運用語言與文字參與交流的人,數量比過去遠為龐大,社會活動頻率增高;信息發布的新媒介和新途徑的產生,使語言文字信息傳播速度增快,造成信息爆炸和信息泛濫,快餐式閱讀和表達;新的交流速度和書寫工具影響著文字形式和書寫質量。我們在寫作教學中如何降低這些負面的影響,創新寫作思維,用好技術的基礎上關注語言規范與純凈,是一個新的課題。
三、信息技術帶來寫作方式的變革
網絡與各種終端的發展,為表達與交流提供了開放互動的無限空間。個人網頁、博客、貼吧、微博等改變了“學生—作文本—教師”循環的封閉空間。對一個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可以在自己的博客里做專門的闡述,邀請好友與師長來點評,博客就成了表達自己觀點并與他人交流的一個開放空間;微博,更是讓很多學生關注隨時隨地發生的社會事件。讓學生自主參與社會生活成為非常簡單的事情,寫作也真正有話要說。
成長在數字時代的學生,利用多種媒體形式來自主寫作、自由表達,已經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方式。在擁有數字記錄工具的條件下,做照片和視頻的記錄,然后利用PPT工具模板,做成數字記錄故事,也可以制作自己的微電影。短消息、微博、微電影等新的方式,都是符合學生需要、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表達形式。這樣的寫作不但為學生寫作練習創造了很多機會,也拓展了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渠道,增強了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生存與發展的能力。
四、信息技術促進寫作教學的創新
寫作教學模式的個性化。新技術帶來了教學環境的變化,也給寫作教學帶來了創新和發展的空間。新的技術能夠幫助我們創建一個富有活力的教學環境。這樣的環境讓教學中的交互得到了增強,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機會。
1.寫作主題的創新。習作主題或者題目的確定,可以利用網絡投票或者是投票系統來進行。信息技術的參與就可以使之通過網絡平臺非常便捷地呈現,比如可以利用班級網頁呈現,可以把學生撰寫的紙質文稿,通過照片上傳到公共空間。網絡平臺故事接龍、微博觀察日記、QQ空間互訪、母親節感恩短信大賽等,都是充分利用技術平臺,拓展作文教學模式的創新案例。
2.評改方式的創新。網絡雖然呈現的是一個虛擬世界,但因為它開放自由、交互共享,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一個多樣豐富、真實有效的交流互動的空間,進而也必將促進寫作評改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寫一封信”這樣的練習,就可以直接用EMAIL真實完成;“寫一份建議書”這樣的應用文的設計,因為網絡就更開放了;個人博客、QQ空間、專題網頁等,讓學生的表達是基于自我生活的需要,評改的方式就更加多元開放。
因此,在網絡和終端逐步普及的基礎上,利用虛擬平臺布置真實的任務,促進寫作多邊互動,是寫作教學變革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余勝泉.技術何以革新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1(7).
[2]蔣麗清,薛輝.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M].上海社會科學學院出版社,2008.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