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玲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高質高效地學習一門學科,缺乏興趣就是缺乏“敲門磚”。當學生處于不滿、壓力大、信心不足等不良心理狀態時,他們對學習就會顯著缺乏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當然無從談起。如同汽車行駛需要汽油驅動一樣,興趣同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驅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并且讓這種學習興趣長久地保持下去,是每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數學教學;興趣;情境
一、理解學生、關心學生,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交流以及相互理解,是構建和諧課堂的關鍵。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就是要在教學中投入飽滿的精力和熱情,用言語鼓勵學生,用行動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情。當學生犯錯誤、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關愛,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教師要由衷地為學生感到高興,鼓勵學生進一步提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感受到教師和自己同甘共苦,教師也能夠在理解學生的基礎上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學教學。
二、“成功”與“愉快”,讓每一位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成功是產生興趣的長久動力,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悅,顯然就會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主動性,后續數學學習也無從談起。因此,教師要注意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基礎,為學生創造、設計競爭和成功的機會,通過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完成學習任務,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例如,課堂練習的分層設計,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讓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課堂練習。
培育樹木要做到因地制宜,對于數學教學則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降低知識講解的難度和層次,精講重難點而不是每個知識點都廣泛涉及,放慢講解速度,讓每個學生都能理解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盡量當堂解決。教學同樣可以進行分層設計,對于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自主探索和發現,滿足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更高需求;設計教學任務,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發掘學生潛能,重點培養中等學生,同時照顧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分層設計作業,成績較差的學生注重夯實基礎,中等成績的學生在打好基礎的同時適當延伸,而成績較好的學生則要提高作業的綜合性,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供有興趣的學生挑戰。
三、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懸念,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求知
好奇心、求知欲旺盛,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現學生覺得難以理解或者不可思議的新材料、新事物、新觀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越不了解這種事物,探索的興趣就越強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非常重要。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材料,讓學生有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想法與意見等。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中,教師先講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并導入新課,學生用數格子的方式得到長方形的長、寬分別為6厘米和3厘米,并計算出面積為18平方厘米,而平行四邊形的長、寬也分別為6厘米和3厘米,面積同樣為18平方厘米,那么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教師營造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
四、要善于利用“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有語言美,音樂和美術有藝術美,數學與這些學科不同,數學體現出的是邏輯美、秩序美、對稱美,數學的美是內在的、隱蔽的、深邃的,抽象的公式、符號是理解數學美的鑰匙,將審美教育和數學教學結合起來,對于學生理解數學內容和數學知識的價值有極大的幫助。很多學生都覺得數學是有趣的,能夠鍛煉思維,數學也是一座挖掘不完的知識寶藏,這說明很多學生已經能夠感受到數學美,但是這種感受對學習沒有幫助,因此,也缺少實際意義。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題目的言簡意賅,感受解題方法和思維的巧妙之處,感受數學規律的和諧美、統一美。數學審美教育讓學生從別的角度理解數學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數學中逐漸進行“數學美”的滲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啟迪他們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
五、教師要以自己堅定的數學信仰和高雅的數學氣質去感染學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首先要樹立積極的數學價值觀,堅信運用數學力量能夠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數學信仰,這對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非常有利。恰到好處的語言、按部就班的推演、簡潔直觀的結論都能夠體現數學的內涵,也能夠讓學生從心里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參考文獻:
茅婷婷.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學生之友,2015.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