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花蓮
摘 要:以客家音樂為例,通過對廣東省惠陽區各區鎮、各層面學校的音樂課堂的調查,提出幾點對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較為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客家音樂;教學方法;有效性
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大繁榮的時期,保護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已經成了學校等教育性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就民族音樂這一項傳統文化來說,實現民族音樂的傳承對于整個地區乃至整個民族的文化來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民族音樂的傳承是文化傳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很多重要的文化理念就寄托在傳統的音樂當中,因此,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加入傳統音樂元素,如何提升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就成為小學音樂教學中重中之重的問題。
一、客家音樂進入課堂的發展現狀
在目前廣東省惠陽區各小學的音樂課堂中,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難教,學生難學
很多學校的小學教師依然堅持著傳統的音樂課堂的教學觀念,教師只是將一些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枯燥的關于音律、樂譜的知識教授給學生。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度大是其中的一個大問題,更嚴重的是無法激發小學生對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整個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都痛苦的過程,但是卻沒有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改善這個狀況。
2.音樂課堂與生活沒有聯系
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絕大部分知識,都是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知識,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學生在懵懂的年紀能夠對生活常識以及一些基礎事物有最基本的認知。但是小學音樂課堂就是其中的例外,由于傳統音樂教材的內容設置以及音樂課堂的特殊性,小學音樂的教學就顯得格外困難,一方面是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基本沒有必要的聯系;另一方面絕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巧妙的教學方法,不能夠將小學生的生活與所教的音樂內容聯系起來,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可謂是折磨,他們無法對這種淡然無味的音樂課堂形成愛好,自然而然教學效果就變得很差。
二、如何練就有效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
《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范綱要》指出,要保護客家文化資源,弘揚文化特色。《惠州市加快推進文化建設五年行動綱要》也指出,要以惠陽地域文化特色為主題,把龍門農民畫、藍田瑤族舞蹈、惠東漁歌、客家山歌、麒麟舞等優秀民間藝術發展成為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民間藝術精品。讓客家音樂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讓課堂不僅成為文化的傳承地,而且要讓課堂成為客家文化新的“發源地”。
1.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改變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讓他們明白將客家音樂引入課堂中的重要性。為了使客家音樂文化能夠順利地在課堂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第一步就是教師自身要肯定客家音樂文化的地位以及它在課堂中的運用,認識到運用傳統文化與現代音樂知識相結合才能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的事實。讓教師起到關鍵的帶頭作用,為學生做典范,為音樂課堂立標桿,讓學生看到“因興趣學音樂”的希望。
2.將客家音樂與音樂課本結合起來
在小學音樂的課堂之中,有效教學過程的形成,最重要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習音樂變成一種愛好,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客家音樂就可以扮演很重要的過渡者的角色。很多小學生對課本內容不了解,但是對客家音樂的很多歌曲、故事卻是非常熟知,所以教師要將這一資源利用起來,要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客家音樂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對客家音樂的進一步教學引出課本的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厭惡學習音樂的情緒,對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主動探索音樂知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形成音樂教學規律,服務于文化與課堂的融合
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除了要利用上述的方法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將這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的經驗積累起來,積少成多,從中發現學生在這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所感興趣的點、學生愿意主動去探索的原因,通過對這些重要的教學元素的觀察,再結合具體授課時的實際情景,將教學方法匯總成教學規律。這樣,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就可以適當地依照規律去解決問題,快速且高效,不僅能使學生了解客家音樂,感受客家音樂特有的作品,進而了解客家音樂文化,擴大音樂視野,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的道德情操,而且對于整個小學音樂課堂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結語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引入客家音樂文化是教育改革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不僅對于廣大師生來講是教學上的進步,而且對于具有深厚歷史的客家文化來講也是一種傳承,在幫助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與高尚道德。
參考文獻:
[1]張云鵬.淺析烏海市小學音樂教育問題及改善措施[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蒙桂生.從了解價值入手,讓學生愛上音樂課[J].基礎教育研究,2014(14).
[3]孫近鈞.新鄉市小學生管樂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與途徑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編輯 白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