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進 韓丹
[摘要] 目的 分析對于腰痛患者,實施針灸配合水針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方便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接收的80例腰痛患者為研究樣本,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40例。對照組行針灸治療,以此為基礎,觀察組行水針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癥狀改善時間和治療滿意度情況。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62.50%,觀察組為 97.50%。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顯著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病患的各個證型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7.50 %,觀察組為 9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使用針灸聯合水針治療腰部疼痛疾病,安全性強,不良反應少,臨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疾病轉歸,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針灸;水針;腰部疼痛;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7(c)-016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hydro-acupunctur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lumbago. Methods 80 cases of lumbago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acupuncture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hydro-acupunctur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ory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62.50 % and 97.50%, and the treatment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ment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spectively 87.50 % and 97.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safety of acupuncture and hydro-acupuncture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lumbago is strong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 and good clinical effect,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isease outcome, and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Acupuncture; Hydro-acupuncture; Lumbago; Treatment effect
腰痛是一種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指的是腰部兩側或者一側持續性疼痛[1]。西醫指出,風濕病、腎臟疾病、、腰肌勞損、脊髓和脊椎病變為引起腰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中醫認為[2],纏腰疼痛的引致原因為寒凝帶脈、腎陽不足或者肝經濕熱、帶脈、陽氣虛弱引致脈絡氣不通引起疼痛,或因沖任氣血充盛、帶脈壅滯、濕熱滯留發病。祖國醫學認為,該疾病的發生和跌撲損傷、感受外邪以及過度勞累存在相關性。最近幾年,中醫藥在治療腰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分析針灸配合水針療法在治療腰部疼痛方面的臨床療效,該文將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來該院就診的80例腰部疼痛者為研究對象,并對部分患者使用該法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擇取前來該院就診的80例腰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中醫辨證類型具體分為濕寒型、淤血型以及腎虛型[3]。詳細臨床表現為:濕寒型:腰部酸麻、冷痛重著、拘攣不可俯仰,疼痛波及下肢,存在腰部受寒史。天氣變化時病情加重。淤血型:存在陳傷史,勞累,晨起以及久坐后加重,腰部雙側肌肉僵硬,疼痛位置相對固定。腎虛型:腰部以隱性疼痛為主,脈細,易疲勞,起病緩慢。現使用盲法,將病患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男患者33 例,女患者7 例。年齡區間為23.51~77.92歲,平均年齡為(46.28±8.26)歲。病程區間為0.15~3.28年,平均病程為(1.58±0.25)年 。疾病分型:濕寒型 16例,淤血型14 例,腎虛型 10例。觀察組男患者 32例,女患者8 例。年齡區間為24.51~78.92歲,平均年齡為(47.82±8.66)歲。病程區間為0.16~3.25年,平均病程為(1.82±0.37)年。疾病分型:濕寒型15 例,淤血型16 例,腎虛型9 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1.2 方法
患者入組后,均接受針灸治療。以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為主穴[4],具體為:秩邊、腎俞、大腸俞、委中、腰陽關、阿是。配穴結合患者具體辨證情況,選擇合適穴位。具體為:淤血型患者聯合腎俞穴,可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腎虛型選命門穴溫灸,補腎壯陽;寒濕型選擇大椎穴溫灸,可散寒祛濕。選好穴位之后,使用毫針,針刺下述部位,當患者出現酸麻、微微脹痛后,聯合電針治療,1次/d,25 min/次,6 d為1個療程。治療時間為2~4個療程。患者于臥位接受治療。對于秩邊、腰陽關、大腸俞和腎俞使用提拉插瀉法直刺穴位,深度掌控在2.5~3.0寸。正常使用提拉直瀉法直刺委中,深度掌控為0.5~1.0寸。在此同時聯合針灸對患者開展治療。使用隔附子灸命門穴,對腎虛者治療。
以上述治療方案為基準。觀察組患聯合水針治療:使用濃度為2%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11020558)4 mL+12.50 mg醋酸曲安奈德(國藥準字H31022713)+2 mL維生素B12注射液(國藥準字H13021026)對疼痛點注射,每7 d治療1次。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患者臨床治療效果。②分析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③分析患者治療滿意度。
1.4 效果判定
①該實驗使用我國衛生部最新頒布的關于腰痛的臨床治療標準[5],判定患者治療效果。詳細為:臨床痊愈:患者經治療后,既往臨床體征和臨床癥狀消失,活動自由,隨訪1年無復發。臨床顯效:經治療后,既往既往臨床體征和臨床癥狀顯著好轉,活動大體不受限制,隨訪期間內無復發。臨床有效:治療后,既往臨床體征和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活動輕微受限,隨訪1年內偶有復發。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體征和癥狀改善不明顯,活動受限,隨訪1年內多次復發。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人數+顯效人數+有效人數)/小組人數×100.00%。②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
1.5 統計方法
該實驗利用SPSS 20.0統計學進行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治療效果比較情況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顯著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病患的各個證型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患者治療滿意度情況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7.50 %,觀察組為 97.50%。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顯著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腰部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臨床表現,引起這種癥狀發生的原因諸多,主要包含炎癥反應以及物理性創傷兩大類別。中醫結合患者發病原因,將其分為腎虛型、血瘀型以及寒濕型3種。在疾病治療方面,除了針對患者疼痛部位外,也要聯合氣血、臟腑和經絡對患者展開針對性治療。該疾病的治療原則為通經活絡以及活血化瘀[6]。
所謂針灸,主要指的是針法以及灸法聯合使用。前者是使用銀針,結合疾病治療中的穴位配伍,刺入到機體內部,通過提插以及捻轉等方法,取得預期治療目的。后者主要利用艾絨燃燒后散發的熱量,對所選擇的穴位加以熏灼的治療方式,經熱刺激后[7],取得治療目標。使用針灸療法對患者開展臨床治療,應結合患者的中醫辨證情況,選擇穴位,尋找病因,當確定病變位置所歸屬的經脈、臟腑以及表里虛實后,開展針灸治療。所謂水針療法,主要指的是在人體腧穴、壓痛點和經絡,皮下反應物中注射一定劑量藥液,以取得治療疾病的目的。
水針療法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形成,其也被稱之為“孔穴封閉”。在上世紀50年代中葉,有學者使用此法治療疾病,取得了初步成效。自此之后,水針治療法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所使用的藥物也越來越多,將中西藥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應用于相關部位,可取得一定臨床效果。就使用范圍來看,水針療法涉及到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疾病治療[8]。
該法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原則,應用后可起到刺激穴位以及經絡的效果,與現代藥學理論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注射式治療方式,利用水針法對患者開展治療過程中,當銀針進入到穴位后,利用插提法,得氣,回抽無血后,將藥物注入到穴位內部。 進而起到刺激穴位的效果。另外,完成該項工作后,藥液能夠在穴位處停留一段時間,進而延長以及提升治療效果。沿經絡疏通經氣,直至病灶。藥物中的有效成分還能夠作用在神經系統,全面激發機體抵抗疾病能力。
水針療法的特點為:①經水針治療后,除了穴位產生物理機械性刺激外,又有藥物化學刺激,兩者之間相互協同,有利于調整機體,進而達到治療目標。②雖說針刺操作法比一般注射復雜,但和手術相比,此法更容易掌握。③使用藥物劑量較小,可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節省藥物使用量,在這種情況下,藥物引起的毒副作用也顯著下降。④完成注射后,患者可自由活動,進而間接性減少了治療時長。⑤藥液刺激性強,注入后需要一段時間吸收。水針法可有效維持良性刺激,延長治療效果。
因導致腰部疼痛的原因存在差異性,針灸治療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使用針灸治療風濕性和腰肌勞損的臨床效果顯著較好,主要因為由于腰椎間盤突出所以引起的腰部疼痛可在短時間內被緩解,對于腰部小關節周圍韌帶撕裂傷,使用單純針灸治療,無法取得滿意在效果。因內臟疾病所引起的腰部疼痛解決方式以治療原發性疾病為主。值得說明的是,因腫瘤、脊柱結核等原因引發的腰部疼痛,則不屬于針灸范圍。
該次實驗相關調查結果證實,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治療效果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病患的各個證型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在對腰痛患者開展針灸治療的同時,聯合使用水針治療,可彌補針灸治療的不足,對于疾病根治更為有利。endprint
李曉輝[7]對100例腰痛者使用針灸配合水針療法治療。結果證實,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寒濕型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瘀型患 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腎虛型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鄒勝[8]針灸配合水針療法治療腰痛40例開展臨床治療,得出相似結論。由此可見,采用針灸配合水針療法治療腰痛臨床效果顯著,能較快的緩解患者的癥狀,安全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得出相關結論與本實驗報道相似。
綜上所述,使用針灸聯合水針治療腰部疼痛疾病,安全性強,不良反應少,臨床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疾病轉歸,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剛.疏肝溫腎痰瘀雙解湯配合針灸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腰背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5(1):126-128.
[2] 李娜,鄒瑋庚,王俊華.內熱式針灸針配合物理療法治療女性髂骨致密性骨炎的療效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16(6):94-96.
[3] 葉嶸.活血鎮痛方聯合針灸治療椎管外慢性軟組織損傷性腰腿痛的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 2016, 37(7):778-779.
[4] 王長建,馬秀明,高丹楓.自擬散寒通痹湯配合針灸治療膝關節痛痹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4):537-539.
[5] 田卓, TianZhuo.通竅活血湯加味配合針灸治療顱腦外傷后血瘀所致頭痛的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2016,37(5):532-534.
[6] Cho H K,Park I J,Jeong Y M,et al.Can perioperative acupun cture reduce the pain and vomiting experienced after tonsillectomy A meta-analysis[J].Laryngoscope,2015,126(3):608-615.
[7] 李曉輝.針灸配合水針療法治療腰痛100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學報,2014(B07):72.
[8] 鄒勝.針灸配合水針療法治療腰痛4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0):57.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