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
摘要:揚琴的藝術表現效果與其演奏者具有直接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演奏者的演奏技術和音樂感覺上,二者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揚琴演奏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會克制音樂感覺的表達,反過來從另一方面看,演奏者的音樂感覺還可以彌補演奏技術的不足。對此,揚琴演奏者越來越重視加強自身演奏技術與音樂感覺的雙重練習,追求將技術與藝術進行完美的融合,以實現揚琴演奏的最高境界。本文主要研析揚琴演奏技術訓練中的難點,在科學習琴方法的前提下,探討攻克揚琴演奏技術難點的方法,以期為揚琴演奏者達到演奏技術與藝術表現的統一提供借鑒性的作用。
關鍵詞:揚琴演奏 技術訓練 難點 策略
每一種藝術、每一件樂器都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技術難點,在揚琴演奏中,主要分為準確性訓練、力度性訓練、速度性訓練、音色控制訓練這幾種難點訓練,并且在這些難點訓練中,每一個技術難點的訓練側重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訓練的過程中,對難點的相應訓練進行系統的突破,最后把這種突破練成習慣和自然,才可以在進行樂曲的音樂表現時暢所欲言,達到“心手合一”的自由演奏境界。
一、揚琴演奏技術訓練的前提準備
(一)設立明確的習琴目標
我們努力練琴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琴藝,以在舞臺上更好的展現揚琴的魅力。然而有的人在平時習琴的過程中非常用功,經常一練就是七八個小時,簡直是從早練到晚,但結果卻不能達到別人練習三四個小時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明確自己習琴的目標,沒有設定具體的習琴任務。制定目標,可以有效明確時間價值,增強自身的動力,迫使自己優先、重點、及時的對自己負責,習琴者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立符合自己的階段性習琴目標,像年度、季度、月度這樣的長期、中期、短期計劃,對于提高習琴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二)管理好健康的身體機能
揚琴演奏的高強度技術訓練,需要有堅實的身體支撐,才能保證揚琴演奏的音準,然而大多數習琴者在長期的練習生活中,積累下了很多肩周炎、頸椎病等身體勞疾,致使身體逐漸僵硬化,影響演奏時的表現。只有首先保證身體機能的松弛有度,才能保證精神以及心理的輕松愉悅,從而為樂曲演奏提供基礎條件,保證演奏過程的充分發揮。因此,習琴者在練習的同時也要注重放松身體的練習,可以從簡單的伸展活動開始,放松自己的身心,調整呼吸和心態,達到良好的練習演奏狀態。
(三)喚醒自己的耳朵
耳朵的鑒別能力,對評判自身演奏的效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習琴者要學會傾聽自己的演奏,這掌握著音樂表現帶給聽眾的全部印象。在每次習琴訓練前充分調動自己的意識,漸漸喚醒自己的耳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這樣才能聽清楚樂曲的起承轉合,以及每個音節的音頭音尾,以追求每一次完美的演奏練習。另外,在生活中還要學會捕捉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聲音,像是清晨的鳥叫聲、樹葉的簌簌聲、細雨的淅瀝聲,養成捕捉細微聲音的辨別能力,對于真正聽清自己的演奏聲音具有極大的作用。
二、揚琴演奏技術難點的正式訓練
(一)對于準確性的訓練
保證揚琴演奏時的準確性,其練習的要點就是要保證音準和擊弦點的準確性,主要分為單手的準確性練、雙手的準確性練習。一方面,通過左右手的單獨練習,來單純的強化手腕掌握換音時的琴碼距離和手腕跳動慣性的精準程度,提高擊弦點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通過雙手的和音練習,可以充分的調動大腦對兩個擊弦點的注意力,鍛煉大腦同時兼顧控制兩只手腕的動作協調性,以避免擊點不同步出現的偏差,影響擊弦的準確性。
(二)對于力度性的訓練
除了保證擊弦的準確性音色,還需要增強演奏者“自信”這一心理因素,使揚琴演奏者在演奏中由于自信發出內而外的結實的聲音力度。力度性訓練正是通過建立演奏者的自信心,來對演奏力度和音色的結實程度進行訓練。在力度性訓練中結合音程的力度練習,加入“若無其事式”這種訓練方法,在訓練過程中分離自己的意識和肢體,用手腕擊弦時,巧妙的控制動作幅度,肩膀和小臂的動作力度不宜過大,就像是在聽別人的演奏,同時放松大腦意識降低內心的情緒波動,始終維持抬頭挺胸的姿態,保持住自信的狀態,逐漸訓練自身的演奏自信。
(三)對于速度性的訓練
速度性的技術訓練要求較高,需要保證持續性的大量訓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的練習:
1.單手的速度練習;在練習曲譜時,左右手聲部分開練習,逐漸適應新速度下的手腕力度,均勻掌握單手彈音的速度和力度熟練曲譜,才能保證合手練習時曲目的完整性。
2.左右手交替的速度練習;視奏新曲時速度要慢,注意左右手交替時手腕的運動幅度以及運竹速度的一致性,保證練習曲的準確度。
3.雙手和音的速度練習;可以嘗試在練習過程中閉上眼睛,感受練習雙手手腕擊弦的同步性,使用節拍器,提高雙手手腕的速度性,以保證全曲完整性的速度開始。
4.單音與和音交替的速度練習;在進行單音與和音交替練習時,右手是進行連竹演奏的,需注意右手連竹的準確與靈活性,另外,要做到用耳朵關注到音色的整體性,帶著聲音的感覺進行專門的曲目練習。
(四)對于音色控制的訓練
“強而不噪,弱而不虛,剛柔相濟,聲情并茂”是所有樂器追求的音色境界,對揚琴來說,想要達到以上描述的標準,首先必須符合純凈、明亮、圓潤這三個基礎的音色標準。揚琴的音色變化,除了對反竹、撥弦、壓揉滑摸等色彩性技巧的訓練,主要還是要依靠對琴竹擊弦發出的音色進行訓練。手腕持琴竹擊弦發音的規范性動作,是保證揚琴演奏取得完美音色的基礎,因此,要重視演奏者的姿勢調整,還有根據個人手指條件確定好捏琴竹的位置,利用科學的方法調整自己,保證手中琴竹的靈活度,確定擊弦點的精準度,控制好擊弦的音色變化,以為揚琴的純凈度、明亮度和圓潤度提供良好的音色。
音樂演奏的技術最終是為藝術所服務的,沒有良好的技術支持就不能完美的詮釋藝術的表達,因此,每一個揚琴演奏者都要高度重視對揚琴演奏技術中的難點訓練,注重把握好音樂細節,做到精致而細膩的演奏效果,以充分展現揚琴藝術的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程潔.揚琴演奏時應遵循的自身“規律”[J].科技展望,2017,(06).
[2]苗燕.淺談揚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J].商情,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