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陽+李紅娟
【摘要】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非計算機類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為了更好的順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規則,我國教育部門正加大力度對非計算機類教學進行改革。本文從現階段非計算機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發,研究了如何通過教學改革更好的對這種現狀進行改善,并提出了確實可行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非計算機教學 教學改革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23-02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我國已進入了互聯信息化時代,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非計算機類教學的改革就顯得極為重要。所謂非計算機類教學改革,首先就要打破在傳統觀念里,非計算機類教學主要通過單一的授課形式,通過書本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教學方式。不得不說這樣確實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但長期下去學生會逐漸失去的學習的興趣。大部分的學生喜歡計算機類課程,一方面是因為輕松的課堂環境能讓學生的到精神上的休息,另一方面先進的教學手段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各大院校有必要加強對非計算機類教學的改革,力求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一、非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意義
通過對各大院校非計算機類課堂教學情況的調查,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主要都是通過教師提前備課,將該堂課所要講授的知識整理成模塊化的形式,再通過教師的講解分析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這種教學形式可以說對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確實具有明顯的效果,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非計算機類教學也需要及時的進行改革創新?,F階段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為主,這也就要求各大院校非計算機類教學不能一味的注重知識的傳授,應該加強對教學環境和教學意識的建設,相關執教人員應當打破自身老舊的教學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調整自身的教學態度。在教學方法的制定上,可以多聯系互聯網背景知識,將豐富的網絡元素添加到教學過程中,從根本上增添教學工作的樂趣,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力求做到以愉快式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
二、非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改善非計算機類教學缺乏實踐性的現狀
一般來說,在大學之前,各大初高中幾乎不會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實踐。一方面因為學生年紀尚小對于自身的約束能力較差,一旦走出課堂個人的安全問題難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高考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使得家長認為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都是對于寶貴時間的浪費,家長的不理解也為實踐教學的開展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因此,為改善非計算機類教學缺乏實踐性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對家長、學生和教師同時進行思想意識教育,只有讓他們意識到實踐對于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得非計算機類實踐教學能夠順利開展。
2.更新非計算機類教學的主體內容,增強與現實的聯系性
目前,我國各大院校對于非計算機類教學主要注重理論內容,而忽視了與現實工作和生活的聯系性。這樣的教學現狀造成的最明顯結果,就是課程與實際產生了脫節情況。我們期望中非計算機類教學能給學生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為將來的深度學習做好鋪墊。而脫節現象的產生,使得我國的非計算機類教學工作變成了“繡花枕頭”,學生空具備一身專業知識,但沒辦法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可以說這也從根本上對教學的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困擾。為了我國非計算機類教學能夠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國正加大力度對教學與實踐進行結合,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力求做到抽象知識的具體化。
3.增強非計算機類教學工作的合理性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于非計算機類教學采取的都是理想化教育。我們默認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就能夠將知識很好的理解,并可以在日后需要的時候自由的使用。但如果對這種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通過課堂教學學生僅僅能接受一部分的知識,且沒有足夠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靈活使用,很快他們便將所學忘得一干二凈。為了更好的改善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根據教學的現狀,制定更為合理的非計算機類教學方式,力求在課堂期間,幫助學生盡可能多的記憶所學知識。
三、非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1.尊重教學本身的專業特征,對課程進行針對性設置
非計算機類教學本身具備嚴謹性和繁瑣性等特點,論趣味性和簡單程度肯定會比藝術類課程少得多。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我們才不得不更加重視這一類課程自身的專業特征為其量身定做最適合的教學方案。一般來說為了提高趣味性,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增添新型的教學手段,比如多應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或者通過視頻教學等方式對教學課件進行演示。這樣在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同時,也能為教學工作增添不少的趣味性。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學生的個人特征來安排非計算機類教學的內容
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國的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差異性。因此為了緊跟新課改的腳步,非計算機類教學工作的安排,應當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自身的差異性,根據每個學生個人特點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也可以說是因材施教的側面體現。非計算機類教學因其自身具備極高的可塑性,可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變化不同的教學形式,這也從根本上提高了教學工作開展的可能性。
3.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更新他們的教學理念
為了更好適應非計算機類教學的改革要求,我們應該對教師的整體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一個好的教師不光要具備極高的專業素質,也要具備良好的個人魅力好個人行為習慣,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教師的行為舉止和處事方法進行模仿,這也就要求作為教師需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行事準則是否符合教師身份另外也需要對教師進行非計算機類教學思想的創新培養,作為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保證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四、結束語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非計算機類教學的改革對于學習氛圍的建設和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非計算機類教學因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常常不能與其他學科使用同等的約束條件,而該教育本身又是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我們不可能不對該項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創新。學生是未來社會能夠得以更好、更快發展的原動力,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更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我們必須加大力度完善非計算機類教學工作的改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非計算機類教學工作一定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張曉東,吳玲玲,張杰.高校工科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4):212.
[2]劉海鷗,郭海霞.論非計算機專業《網絡技術》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9):277-277.
[3]陳連鎖,高陽.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維護》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2,10(4):63-65.
[4]李子龍.大學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36):2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