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各高校對于新媒體的運用也開始大范圍的鋪開,帶來的是我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改變。本文將以大學生在運用新媒體當中的新感受為起點,將大學生在網絡創新實踐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與挑戰進行探究;進而對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方法進行詳細分析,對其創新的意識以及優化的方法進行探究,提出一條面向于大學生優化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044-02
從當前形勢來看,在互聯網等新新型媒體的作用下,人們的交際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種“新常態”的催生作用下,各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發生的巨大的改變。基于當前經濟的形式與社會的環境,其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隨之發生改變與其相適應。對于整個新態勢,我們應該要謀求新思路與新方法。在如何引導大學生健康、積極的思想方面作出正確、合理地引導。
一、新常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所謂新常態,指的是在當下新的形式與大環境中的狀態,各高校采取新的媒體手段與媒介手段,以宣傳思想政治理論和傳播學為中心,構建覆蓋整個高校的全方面、多層面的校園立體網絡[1]。在傳輸過程中,結合高校學生的特點和思想傾向,創新校園網絡打造屬于高校的新陣營,為各高校學子傳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社會主義的建設儲備力量,使新生代力量的思想價值體系達到相應的高度。
二、大學生在網絡實踐過程中的現狀
1.身心狀態沒有得到良好的調試
據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對網絡沉迷的狀態較為明顯。經常通宵上網,精神萎靡不正,白天無法集中精力做學習任務,晚上的精神狀態卻異常興奮。這樣的過度上網造成了一些學子荒廢自己的學業,沉迷于虛幻的世界不能自拔。
2.道德行為失當
當下網上充斥的信息可謂琳瑯滿目,各種各樣。既有積極向上的內容,也不乏黃色與暴力的內容。瀏覽不健康的網頁,在長期受不良思想腐蝕之后,容易模仿網頁上出現的錯誤行為。這主要表現在在網上隨意抄襲別人的論文成果,宣傳一些不良信息,熱愛一些反主流的價值觀。
三、新常態思想教育內容的分析
1.教育方法過時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吸引力
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來說,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話語傳播來實現思想教育的。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傳播的形式具有了越來越多的形式,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為大學生攝取知識提供了良好的途徑。而相比較而言,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越來越缺少吸引力。學生開始更喜歡借助網絡平臺,一方面是發展自己的心理訴求,另一方面是可以自主的獲取知識,更具有吸引力與自主性。當學生出現這個狀態,學校應該從教育方法方面找到自己薄弱的環節,以運用新的手段傳播知識。
2.教育思維模式的固定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創新能力
按照以往的傳統教育理念,教育者往往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教育模式與教育思維。然而當網絡教育化的普及,視角開始從自身輻射到整個社會。因此教育模式思維也應該得到一定的變化。明確互聯網所帶來的新型沖擊,看到互聯網思維下面多元化的社會形態[2]。如果一昧遵循自己的思維理念,那么教育傳播工作將會止步不前。
四、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
1.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為了給高校學子營造一個綠色、穩定、安全的網絡環境,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工作,應該對網絡上出現的各項言論進行嚴格的監控。對于出現惡意的有害信息,散播謠言的相關行為應該要嚴格把控。另外,應該要加強相關法律的作用。在實際運用當中,應該要將法律與實際相結合起來,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監控體系不斷地完善,密切注視大學生在網上訂額一言一行。最后應該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互聯網使用理念。網絡應該是作為獲取新知識與新能力的一種途徑,而不是用來獲取不良信息的渠道。鼓勵大學生開展關于互聯網積極健康的活動。
2.整合相關資源,加強網絡思想教育的力量
網絡思想教育不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夠凈化這樣的環境,讓大學生合理并且正確地使用網絡。這樣的環境與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家庭教育對于人的教育存在于長久之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只有父母將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傳輸給孩子,那么孩子在使用互聯網的時候,才不會出現很大的偏差。從學校教育來說,學校應該盡力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網絡環境給學生,盡全力為學生打造綠色的生態環境模式。加強校園網絡安全,豐富校園生活。最后,從社會大環境上來說,正確的輿論導向有助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只有將社會大環境的網絡態勢控制良好,才能為高校學子的網絡環境保駕護航[3]。
五、結語
在高校中運用互聯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一種緊跟社會潮流的形式,更是將高校工作推進到數字的第一步。也唯有如此,才能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在網絡平臺上開創一個思想教育的平臺,這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整合資源,也需要力量來抵抗網絡教育的負面影響。因此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我們繼續努力,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符明秋,李佳.新常態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創新研究[J].網絡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12):91-92.
[2]郭媛媛.新常態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創新與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11):213-215.
[3]陳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策略[J].德育與黨建,2009(9):20-22.
作者簡介:張嬉,出生年月:1985年4月6日,女,漢族,籍貫:陜西咸陽,單位: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學歷:大學本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