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書楠
【摘要】生理學是一門醫學主干課程,是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通過轉變教育觀念,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培養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問題意識,重視實驗、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等方法,可以提高生理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理學 教學質量 教學內容 學習興趣 實驗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3-0137-01
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學科,其內容比較抽象,對于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授課課時又相對較少,所以學好該門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也給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在以往的教學中,盡管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教學效果仍不理想,為了使教學工作有序、有效的開展,保證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必須深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效率。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由于中職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能力較差,基礎知識較薄弱,無法在有效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這需要老師明確教學目標,把每節課的重點、難點明確的告訴學生,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和要求。
如呼吸這章,首先介紹呼吸的概念,要求學生掌握肺是怎么呼吸的,新生兒怎么開始呼吸的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生理意義。要求學生認識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呼吸系統健康指導的能力。這樣學生就對要掌握的內容清晰明了,在有效時間內掌握所學內容。
2.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體溫這節課,教師可以把這節課重點以問題的方式提問出來,體溫的概念,測量部位及正常值,體溫的生理變化怎樣,每個同學測量兩個體溫數值。剩下的交給學生。學生可以討論、實驗得出答案并說明理由。這樣既提高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印象,提高學生學習效果[1]。
3.積極優化教學模式
生理學知識多而抽象,理論性強,難于理解。因此,在生理學教學中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動畫、圖片、聲音與生理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視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血液循環及心臟射血過程,這種既抽象又難懂的知識,運用多媒體就容易多了,既有動畫又有聲音,生動又具體,學生一看就明白其原理了[2]。
二、優化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當重視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突出重點難點,強化知識的理解性[3]。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學科學知識,在保證授課內容系統性完整性的基礎上,可以對教材作適當的取舍,這些內容在生理學中可以不講或者少講,以便節省時間,使授課內容集中于基本點、重點和難點,有效緩解中職學生課程多,內容繁瑣所造成的學習壓力。同時,也注意將本學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前沿動態融合到教學中,以達到更新知識、拓寬視野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點,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起來,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體系,有助于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加強實驗課教學
生理學是實驗性學科,實驗課教學在生理學的教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加強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也有重要意義。為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實驗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在理論課上擠出時間講解實驗操作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安排預習實驗講義,布置思考問題,并要求實驗組長分配出實驗時同學的分工。實驗課時,老師再講解一遍實驗注意問題以加深同學的印象,并檢查每一實驗小組的分工情況,保證人人參與實驗,使實驗有序進行,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四、完善評價體系
考試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的主要尺度,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現今用考試分數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校的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嘗試在成績評價上改變“一考定終身”、以期末考試作為成績評價的唯一依據的作法,將成績評價劃分為基礎測試和創新能力測試。用作基礎分的試題內容在考查生理學基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增加綜合性、分析性試題,考察學生歸納、分析、比較、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在考核創新能力時,將學生參與實驗等量化成創新能力分,按照一定比例計入學生總成績,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造熱情。
總之,為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在生理學教學中,我們應結合中職護理學生的實際特點和生理學的學科特點,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出高素質的實用型醫學人材。
參考文獻:
[1] 王婷,于淼,劉琳琳.醫學教育PBL教學實施方式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2:30.
[2] 周蓮英.淺析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M].衛生職業教,2006,24(17):66-67.
[3] 孫宏玉.護理教育[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8):675-6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