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
【摘要】合作式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和合作。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引入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對于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以及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巨大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對合作學習的內涵進行了解析,著重探討了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作用;策略
生物課程在高中課堂體系設置中占據了一定的位置,特別是針對理科生而言,生物課程關乎學生的升學。然而當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 “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依然存在,這種授課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合作式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和合作,這種教學模式已經在許多中學被教師采用。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引入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對于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以及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巨大的作用。
一、合作學習的含義
合作學習最早興起于美國,其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而不應該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知識的傳遞和轉移也不應該單純地由外向內,更應該是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構建自己新的知識和經驗的過程。合作學習是通過在小組中一起交流、討論、學習和合作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學習任務。筆者認為合作學習是指在現代社會心理學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把他們分成不同的異質小組,通過在小組中一起交流、討論、學習和合作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式是以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為目標,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合作為教學方式,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實現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二、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不同于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它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破除傳統的教師把控課堂的局限,教師可以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有針對地布置小組任務,使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和教學,利用合作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有利于降低學生獨自學習的難度
生物課程涉及許多實驗,有些實驗由學生獨自來完成是比較困難的,這就需要同學之間彼此協助。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課堂漫灌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但是他們能夠理解的程度、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掌握相關知識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教師對每一個小組分配任務,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互助和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的授課模式有利于降低學生獨自學習的難度,有利于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能力。傳統的教學理念通常認為學習是個人的事情,學生之間是競爭的關系,而不是合作的關系。這種觀念顯然不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同學之間是最重要的關系,個人的學習也有賴于小組其他組員的學習,他的學習不再是純粹個人的行為,組員間親密的互幫互助有助于其積極應對壓力,戰勝學習中的困難。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不僅是要提升學生學習的水平,還在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是合作學習開展的重要目標。面臨日趨復雜的社會環境,合作精神在個人適應社會和生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任務學習、事業發展的必要因素。高中生物教學采用合作學習策略,能夠為學生創設合作的教學環境,小組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和精神,能夠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通過彼此交流互動來共同解決,交流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是平等合作的關系。因此,學生更加敢于批判,也勇于應對批判。批判與應對批判的過程能夠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感情,形成熱烈的氣氛,從而刺激學習動機的產生。通常,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精神,而且還能夠鍛煉他們的斗志,培養健康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的有效策略
合作式學習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是非常顯著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合作學習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和互動。筆者認為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
(一)科學編制合作學習小組
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是實現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教師首先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水平,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使小組劃分科學、合理。小組的劃分需要充分考慮性別、知識結構、才能、個性特征、學業成績等諸方面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各個合作小組的力量應保持均衡,以便使不同層次之間的學生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同時,在劃分合作學習小組時,教師還需要考慮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合理分配樂于參與小組活動的學生和不樂于參與小組活動的學生,以便使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小組成員確定之后并不等于就是穩固不變的,應該在一段時間之后再做適當的調整。
(二)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教師在了解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要深挖教材,深刻領悟教材的基本內容和知識結構,構建合理的知識譜系。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小組任務。針對不同的小組,教師需要考慮各個小組成員的學習態度和知識結構,科學合理地選擇合作學習的材料,以確保小組活動能夠正常開展。教學任務是小組活動開展的核心,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的成敗。因此,生物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三)構建核心的師生關系
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師生之間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具有很高的權威,師生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合作學習要求改變過去師生之間這種遠距離的關系,形成一種融洽、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因此,教師需要放下原來高高在上的架子,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交流、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才能夠放心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董巧紅.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2):137.
[2]胡軍皇.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35):71.
[3]楊立敏.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9):35.
[4]王怡臨.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嘗試——以高中生物學科為例[J].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16(03):16-18.
[5]向繼勝.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03):267-268.
[6]龍俊.高中生物學科學生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情況的調查研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33(06):121-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