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胡引++韓蓉

摘要:目的 探討四種方法在預防產婦產后缺乳護理中的可行性。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800例產后當天均無乳汁分泌產婦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1、2、3、4)四組,每組200例,第1、2、3組為研究組,第4組為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母乳喂養宣教和指導,實施早接觸、早吸吮、勤吸吮,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中醫護理干預,第1組加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聯合口服通草豬蹄湯,第2組加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第3組加以口服通草豬蹄湯。分別觀察比較各組產婦產后24 h內泌乳始動時間和產后42 d內純母乳喂養率情況。結果 ①研究組產后24 h內泌乳啟動時間均早于對照組(P<0.05);②研究組產后42 d純母乳喂養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聯合通草豬蹄湯預防產后缺乳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能有效提高新生兒純母乳喂養率,且實施方便,產婦易于接受。
關鍵詞:產后缺乳;穴位按摩;通草豬蹄湯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9-0146-03
嬰兒出生后6個月內進行持續純母乳喂養是最科學的喂養方式[1]。然而,文獻報道當前全世界兒童在出生后6個月內的純母乳喂養率不超過35%[2]。也有學者在2013年對浙江省9縣市528名0~6個月嬰兒的母親進行問卷調查顯示純母乳喂養率僅為30.3%[3]。導致純母乳喂養率低的原因就是產婦產后缺乳。產后缺乳(Postpartum Hypogalactia)是指產后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或無乳可下者,不夠喂養嬰兒,乳房檢查松軟,不脹不痛,擠壓乳汁點滴而出、質稀,又稱“缺乳”[4]。產后缺乳患者應早干預、早治療,產后3 d未下乳者干預治療效果相對較差[5]。因此,探索一種安全、方便,利于產婦施行的促進產婦泌乳啟動的方法,對提高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我科開展了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促進產婦乳汁的分泌,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一體化病房分娩的產婦800例。納入標準:妊娠足月分娩,母嬰同室;無乳癰;無乳腺缺陷;無影響催乳素水平的各種器質性疾病:無合并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陰道分娩2 h內無乳汁分泌,剖宮產6 h內無乳汁分泌;產婦知曉本研究內容與目的,并同意參加。將800例產婦分為四組,分別為第1組-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聯合通草豬蹄湯組,第2組-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組,第3組-通草豬蹄湯組和第4組對照組,每組200例。四組在孕周、分娩方式、產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將第4組設為對照組,母嬰實施母嬰同室,接受母乳喂養知識宣教,實施母嬰肌膚早接觸、早吸吮、勤吸吮,指導正確的吸吮方法。
1.2.2研究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
1.2.2.1第1組-聯合組 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聯合通草豬蹄湯組。給予產婦常規母乳喂養指導,再增加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聯合通草豬蹄湯食用(方法見1.2.2.2與1.2.2.3)。
1.2.2.2第2組-穴位組 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組。給予產婦常規母乳喂養指導,再增加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自然分娩產婦產后2 h開始,剖宮產產婦產后6 h開始,1 次/d。揉按膻中、乳根、乳旁、少澤4穴各2 min,再用雙掌順輸乳管的放射方向從乳根至乳暈輕輕推撫10 min,最后以拇指和食指輕捏乳暈和乳頭同時向外輕提5次。推揉膀胱經、背部督脈各2 min,乳房在肩胛骨上的投影點2 min。肝氣郁滯者加揉太沖、內關穴各2 min,氣血虧虛明顯者加揉足三里、三陰交穴各2 min,頻率50~60次/min。
1.2.2.3第3組-通草組 通草豬蹄湯組:給予產婦常規母乳喂養指導,再增加口服通草豬蹄湯,自然分娩產婦在產后2 h起服用,剖宮產產婦在剖宮產術后6 h起服用,1劑/d,分早中晚3次溫服。配方:通草10 g,豬蹄800 g,加水2500 ml,置高壓鍋內煮開后再小火燉60 min。以此湯為主,主食為輔。
1.3評價指標
1.3.1產后泌乳始動評價 觀察四組產婦泌乳始動時間。泌乳始動時間計算以產婦分娩結束至產婦感覺乳房有明顯充盈或乳汁流出所需要的時間,這是泌乳始動的有效指標[6]。
1.3.2母乳喂養評價 觀察四組產婦產后42 d內純母乳喂養情況。
1.3.3安全性評價 根據產婦自身有無自覺不良反應,以及治療前后血常規、血肝腎功能檢查等化驗結果來評估穴位按摩和通草豬蹄湯的安全性。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臨床資料由專人進行統計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統計分析時,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檢驗;所有統計分析均在雙側、0.05顯著性水平下進行,P>0.05表示無顯著性差異,P<0.05時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四組產婦各項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后24 h內泌乳啟動時間均早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產后42 d純母乳喂養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四組產婦泌乳始動時間比較見表1。四組產婦產后24 h內泌乳始動時間兩兩比較見表2。四組產婦產后42 d純母乳喂養情況比較見表3。四組產婦產后42 d純母乳喂養情況兩兩比較見表4。
2.2研究組的安全性評價
所有參加研究的產婦無1例發生不良反應,住院期間血常規、血肝腎功能檢驗均無明顯異常改變。
3 討論endprint
3.1產后缺乳的影響因素
產婦自身因素包括:乳腺發育不全,激素、血液循環的完整性;圍生期并發癥及合并癥;產婦對泌乳知識掌握不全。周圍環境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條件、家庭以及醫務人員的支持等因素都會影響產婦泌乳泌乳啟動[7]。近年,由于產婦年齡趨于增高及二胎政策放開,剖宮產率高,而剖宮產產婦比陰道分娩的產婦產后泌乳量少,泌乳始動時間長[8],均會造成產后缺乳。因此,應大力提倡自然分娩。
3.2產后缺乳對純母乳喂養的影響
早有研究表明,產后缺乳已成為影響產后產婦身心健康與早期純母乳喂養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9]。由于產后缺乳而采取混合喂養的嬰兒,發生腹瀉、發熱、低血糖和鵝口瘡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純母乳喂養兒[10]。嬰兒尤其在生命的最初半年中缺少純母乳喂養,是嬰兒發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
3.3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聯合通草豬蹄湯預防產后缺乳的理論依據
根據中醫生乳理論,針對導致產后缺乳的病因病機[11-13],從經絡分析,乳頭乳房分別絡屬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故缺乳與肝胃之經密切相關。乳頭屬肝、乳房屬胃,從肝脾胃著手,通過較為系統地穴位按摩達到氣血充足、肝氣調達、乳脈暢通[14-15]。《本草綱目·草部·卷18下》中就有記載通草入陽明胃經,通氣上達而下乳汁;《本草圖經》中記載豬蹄行婦人乳脈而通乳。產后輔以通草豬蹄熬湯日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產后泌乳始動延遲所致的缺乳。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產后24 h內泌乳始動時間均早于對照組(P<0.05)。說明研究組三組干預方法在促進產婦產后泌乳始動上都有療效。再將研究組三組產婦產后24 h內泌乳始動時間兩兩比較顯示,聯合組與通草組在泌乳始動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782,P=0.005),而聯合組與以穴位組比較或穴位組與通草組比較,在泌乳始動時間上差異無統計學意(P>0.05),說明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聯合通草豬蹄湯在產婦產后泌乳始動起到主要作用。同時,研究組產婦產后42 d純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P<0.05),說明研究組三組干預方法在促進純母乳喂養上都有療效。再將研究組三組產婦42 d純母乳喂養情況兩兩比較,聯合組與通草組在產后42 d純母乳喂養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98,P=0.011),而聯合組與穴位組比較或穴位與通草組比較,在產后42 d純母乳喂養上差異無統計學意(P>0.05),說明以肝胃經為主穴位按摩聯合通草豬蹄湯在預防產后缺乳,促進乳汁分泌,并能提高新生兒純母乳喂養率,且操作簡單,易于掌握,產婦及家屬樂于接受。
參考文獻:
[1]江桂英.80后母乳喂養情況調查分析[C] //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青島:中華護理學會.2012:258.
[2]王立新,姜梅.母乳喂養指導手冊[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
[3]王箏,高俊珂,章瑤.浙江省母乳喂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3,12(7):628-630.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48-249.
[5]謝麗鳳.手法按摩聯合中醫藥膳治療產后缺乳380例[J].廣西中醫藥,2013,36(6):56-57.
[6]Chapman Dj,Perez-Escamilla R.Maternal perception of the onset of lactation is a valid,pubic health indicator of lactoge-nesis stgae Ⅱ[J].J Nutr,2000,130(12):2972-2980.
[7]鄭曉龍,章瑤,徐鑫芬.泌乳啟動延遲影響因素及其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340-344.
[8]王菊芳.剖官產與陰道分娩對乳汁分泌的影響及護理干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7):2181-2182.
[9]Schwartz K,D'Arcy HJ,Gillespie B,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eaning in the first 3 months postpartum [J].J Fam Pract, 2002,51(5):439-444.
[10]陳杰,張勇,范欽穎.新生兒混合喂養和純母乳喂養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3):316-317.
[11]周勤燕.產后按摩技術對產婦缺乳的效果評價[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35-36.
[12]邵渝,馬改紅,李東雅,等.產后缺乳的中醫護理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4(14):65-67.
[13]羅梅,劉大純,何倩倩,等.2285例產婦產后缺乳發病情況及中西醫診治狀況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23):3262-3264.
[14]吳菲,劉兆娟.推拿治療產后缺乳的研究進展[J].西部中醫藥,2011,24(9):106-109.
[15]王逸娜,田丹,田麗杰.三穴配合按摩在自然分娩產婦產后缺乳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560-2561.
編輯/王朵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