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峰++李重陽?
內容摘要:近年來,吸毒人員向互聯網滲透的趨勢愈發明顯,出現了利用網絡聊天室進行網絡視頻直播吸毒的新型犯罪案件。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等特點,開設虛擬房間進行“網絡吸毒”。加大了公安機關收集情報線索、固定犯罪證據和查處案件的難度。為了遏制網絡吸毒勢態的蔓延,應加強對取證人才的培養工作、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管力度,并及時出臺相關法律規范,解決案件定性存在爭議的問題,實現對網絡吸毒案件的合法打擊。
關鍵詞:網絡吸毒;特點;查處困境;防控對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增長率為6.2%。 然而,我國不斷龐大的網民基數和多點上網的登錄方式也給犯罪分子反向地侵害網民提供了契機。各類網絡犯罪層出不窮使網絡安全問題愈發突出,犯罪分子利用網絡渠道將傳統犯罪異化,其中,傳統的吸毒案件依托互聯網呈現出新的犯罪形式。
一、網絡吸毒現狀
在網絡背景下,傳統的吸毒案件改頭換面。隨著網絡視頻聊天以及直播平臺的異軍突起,吸毒人員正在向互聯網吸毒室蔓延,現實世界中的吸毒過程被搬進了虛擬的網絡空間,出現了利用互聯網視頻聊天軟件、直播平臺開設私人房間進行吸毒表演的新型犯罪形式。網絡吸毒主要包括行為人利用網絡組織吸毒以及吸毒人員借助網絡平臺吸毒。 該類犯罪案件的主要形式有兩種:其一,行為人組織吸毒人員在自己建立的網站或開設的聊天室內進行吸毒;其二,行為人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吸毒表演、交流吸毒經驗和感受、傳播毒品信息等行為。2011年10月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8.13”特大網絡吸販毒案成功告破,開啟了公安機關打擊互聯網視頻交友平臺吸販毒案件的先河。此后,公安機關打擊網絡吸毒案件已成常態,2013年9月無錫警方查封了多個供吸毒人員網上吸毒的網站。2014年公安部督辦的“2014-290”特大網絡吸毒案告破。然而,利用聊天交友軟件作為媒介開設網絡“煙館”聚眾吸毒的行為,可謂甚囂塵上,屢禁不止。由網絡吸毒問題引發的一系列涉毒犯罪已成高發態勢,其危害性之大、輻射范圍之廣遠超過傳統毒品犯罪。
二、網絡吸毒案件特點
(一)強隱蔽性
吸毒行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吸毒人員往往選擇在隱蔽的場所吸食毒品以逃避法律的制裁。在網絡信息化時代,吸毒人員利用網絡的虛擬性依托社交媒體開設房間,供他人進行“網絡吸毒”使吸毒行為的隱蔽性進一步增強。涉毒人員匿名開設的虛擬網絡吸毒房間較為隱蔽,房間名稱多以一些隱晦的字眼設置,并且設置訪問權限,使陌生人難以進入房間,通過熟人的介紹或者自行提供吸毒視頻等途徑并經嚴格的審核后方能進入房間。“房間”會經常更換地址,通過公告的形式僅告知房間里的內部人員,該地址在互聯網上是查不到的,且網站服務器一般半年就會更換。 參與網絡吸毒的人在進入房間注冊平臺賬號時往往也是匿名注冊,這不僅增加了吸毒行為的隱蔽性,也加大了公安機關偵破工作的難度。
(二)高危害性
吸毒行為不僅會對吸毒者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損害,還會危及其家庭造成家庭破裂,進而破壞社會穩定,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網絡吸毒行為將吸毒的危害性進一步放大。由于吸毒交流群、吸毒直播室等聊天媒介的存在,吸毒人員在網上可以進行直播吸毒以尋求特殊的刺激,并且可以實時交流吸毒感受、分享吸毒經驗,這樣一來就更容易沉溺于網絡和毒品帶來的虛擬世界中,長此以往對其個人乃至家庭都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危害。此外,這種網絡吸毒平臺的存在無疑給吸毒者提供了更多的毒品來源渠道,除了吸毒直播外,有的聊天群還直接公布毒品販賣信息以及制作毒品的方法。群成員之間可以利用聊天室進行毒品線上交易或者毒品制作的教學,極易誘發吸毒人員實施其他涉毒類犯罪。
(三)吸毒成員低齡化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10-29歲群體占我國整體網民的50.5%。 互聯網向低齡人群滲透愈發明顯,相應的網絡毒品犯罪也出現了低齡化態勢。據報道全國首例特大網絡吸毒案件中,青少年吸毒者占吸毒人員總數的70%,年齡最小的僅有15歲。青少年是我國網民的主體,并且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對網絡生活充滿好奇心理且抗誘惑力不及成年人,極易受到吸毒人員的引誘而沾染毒品。由于缺少相應的法律常識,對犯罪行為并不了解,部分年輕人只是單純的覺得好玩就參與到網絡吸毒直播中,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
(四)輻射范圍廣
據報道,“8.13”特大網絡吸販毒案涉及甘肅、陜西、福建等29個省市自治區,遍布全國58個大中城市。公安部督辦的“2014-290”特大網絡吸毒案中,參與聊天室吸毒人員2400名,遍布全國各個省份。由于互聯網對信息的傳播速度快、輻射范圍廣,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可以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涉毒人員僅通過創立虛擬的聊天室就可以將不同地方的“癮君子”聚集在一起,進而從事吸毒表演以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從犯罪分子的一個點就可以輻射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此外,有關網絡吸毒等涉毒信息的存在,使所有網民都容易受到輻射,不僅污染了網絡空間環境,還增加了普通公民染毒的風險。
(五)與其他涉毒犯罪聯系緊密
在網絡吸毒的視頻聊天室中,吸毒人員不僅進行視頻直播吸毒表演,還會發布購買和販賣毒品的信息、傳播制毒方法,這就使網絡吸毒行為與教唆他人吸毒罪、販賣毒品罪、制造毒品罪等其他涉毒類犯罪緊密交織在一起,形成新型涉毒犯罪網絡。網絡的匿名性,使犯罪分子隱匿在互聯網吸毒聊天室中進行一系列的犯罪活動,犯罪分子只要擁有一臺電腦,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到網絡上任何一個站點實施犯罪活動。 以販賣毒品案件為例,在傳統的販毒案件中,買賣雙方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易,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買賣雙方不用“接頭”即可完成整個交易。吸毒人員通過吸毒的聊天室相識后約定互相提供毒品,利用網絡聊天工具達成買賣毒品的合意,通過快遞等物流手段實現毒品的運輸,最后借助支付平臺進行金錢交易,整個流程均在互聯網上進行。endprint
三、查處網絡吸毒案件之困境
(一)情報線索獲取難
吸毒行為隱匿于虛擬空間中,憑借互聯網的隱蔽性和匿名性,使得該類案件難以被發現。吸毒人員往往在自己的住所或者其他一些隱蔽性的場所進行吸食或注射毒品直播,加之視頻交友平臺有嚴格的準入制度,會將非吸毒人員排除在外,這使得普通人民群眾難以獲取有價值的情報線索。不僅如此,吸毒案件具有特殊性,與其他犯罪案件不同,涉毒案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被害人,吸毒者大多在自由意志的情況下,出于主觀自愿參與網絡吸毒直播。因此,該類案件目擊者少,舉報人少,很難取得被害人以及熱心公民的舉報、控告等線索。此外,該類案件的線索主要由公安機關的網絡情報平臺提供,然而,開設網絡吸毒平臺的組織者都具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會定期的更換域名、服務器,這大大增加了公安機關搜集情報線索、查處案件的難度。
(二)虛擬空間取證難
網絡吸毒案件中的主要證據類型是電子證據,然而涉案的電子證據存儲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且極易被清除,這給公安機關收集、固定證據帶來了不小的障礙。吸毒聊天室的管理人員可以隨時刪除聊天群中涉毒的信息、聊天記錄,只需輸入指令,瞬間即可清除犯罪證據。偵查人員想使用視頻聊天的內容作為證據,就必須使用特定的工具加以固定進而形成證據。 這向公安機關網絡監管部門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要求網絡安全部門的偵查人員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操作水平,然而基層公安機關的警力配置中往往缺乏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使得此案的證據難以取得。
(三)網絡吸毒案件定性難
對于開設網絡聊天室組織吸毒行為的定性存在不同的觀點。爭議的內容主要是開設網絡吸毒房間的“房主”是否成立容留他人吸毒罪,爭議的焦點是虛擬的網絡空間能否成為容留他人吸毒罪中的“場所”。一種觀點認為,組織者的行為符合犯罪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而提供場所的行為。對于該罪“場所”的理解不能教條主義地過分強調其物理特征,只要具有控制權、隱蔽性以及可以獨立的在該范圍內進行活動即可認定為刑法意義上的“場所”。顯然“房主”開設的虛擬聊天室具備以上三個特征,可以作為容留他人吸毒的“場所”。相反的觀點認為,成立容留他人吸毒罪中的場所應該是客觀的物理場地,虛擬的網絡“房間”實際上是通過視頻聚集到虛擬網絡平臺的鏡像,各吸毒人員只是在各自的場所進行毒品吸食,并沒有在現實生活中聚集。因此,對于“房主”的應定性為一般違法行為,予以行政處罰。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立法上應該增設“組織吸毒罪”,對網絡聊天室中的“房主”、“管理員”均應予以刑事處罰; 還有學者認為沒必要創設罪名,僅需擴張解釋引誘、教唆他人吸毒罪以處罰組織青少年吸毒或修改治安管理處罰法,將“組織他人吸毒”作為該法第七十二條的情節之一即可。 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規范,對于組織者行為如何定性,觀點不一,在審理案件中也缺乏統一的審判標準。
四、網絡吸毒案件的防控對策
(一)加強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工作
隨著網絡毒品犯罪低齡化勢態的發展,應該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特別是中小學生、高中生和在校大學生的禁毒宣傳教育工作。青少年是中國網民的主體,網絡吸毒的出現讓青少年更容易接觸到毒品,在網絡生活中更容易受到網絡涉毒信息的荼毒。讓青少年遠離毒品健康成長尤為重要,這關乎一個國家的命脈,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未來。因此,有關部門應當有針對性地加大禁毒工作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和公益廣告等廣泛宣傳有關毒品的法律法規和涉毒犯罪案例,不能一味地將工作重點放在宣傳毒品帶來的危害上,還應該突出宣傳法律規定的涉毒犯罪類型及其懲戒力度,以達到震懾毒品違法犯罪的目的。開展禁毒宣傳進企業、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等活動,從而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禁毒氛圍,使人民群眾自覺遠離毒品,并積極參與到禁毒工作中。
(二)加強網絡平臺監管
吸毒人員從傳統的娛樂場所轉移到私密的聊天室中進行網絡吸毒,需要利用網絡平臺作為媒介,所以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對于查獲此類案件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公安機關要對各大網絡運營商、網絡直播平臺、視頻聊天網站定期開展網絡巡查。設立專門的網絡監管人員,隨時把控各大網絡平臺,一旦發現有網絡吸毒行為立即關閉網絡直播“房間”防止其蔓延,對于曾經出現過網絡吸毒的網站將其列進“黑名單”,進行重點監控。其次,公安機關網絡安全部門應當加強網絡涉毒信息的收集工作,重點把控各大貼吧、論壇、博客、微博以及各種聊天平臺,對涉及毒品犯罪的字眼進行關鍵字檢索,對于涉毒類違法信息,一經發現立即清理。最后,在各門戶網站上設置網絡舉報平臺,建立網絡“虛擬警察”,設置網絡“報警崗亭”,實行公開執法管理,維護網絡秩序, 提高網民參與凈化網絡空間的積極性,遏制網絡吸毒勢態的蔓延。
(三)加強取證人才培養
網絡吸毒案件中的主要證據形式是電子數據,公安技術人員能否準確無誤的提取電子數據,直接影響著證據的可采性以及證明力等問題。為此,公安機關應該重點培養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偵查經驗以及計算機取證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首先,在招錄人民警察時擴大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人才的招錄名額,入警培訓后分配到各基層公安派出所,實現警力的均衡配置。其次,加強對取證人員的考核、培訓和監督。取證人員不僅要精通Windows、Unix等多種操作系統,熟知計算機底層語言,還要能熟練運用各種計算機取證工具。如Honey Pot(蜜罐技術)、FTK(Forensic Toolkit)、取證大師等工具。最后,我國急需有效組織相關資源,著手研究防范和打擊網絡涉毒犯罪, 并自主研發具有高質量的計算機取證工具,為司法部門打擊犯罪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四)完善網絡涉毒犯罪相關法律法規
1.通過擴張解釋解決“組織者”責任問題
網絡吸毒是隨著計算機及網絡技術進步產生的新型涉毒犯罪,而現有的法律規范并未對開設網絡聊天室組織吸毒的行為進行規制。對組織人員的處罰過輕、缺乏威懾力,有違罪刑均衡原則。從某種程度上說,司法的滯后已經助長了網絡吸毒人員的囂張氣焰。為此,筆者認為,立法機關應當適時的對容留他人吸毒罪進行擴張解釋,以解決組織者責任問題。對于該罪中的場所不應該僅限定為物理空間,考慮到網絡吸毒的危害性之大,輻射范圍之廣,應該對“場所”進行擴張解釋,將虛擬的網絡空間納入到“場所”中。對于開設網絡聊天室組織吸毒的“組織者”以容留他人吸毒罪處罰,追究其刑事責任。以最大限度的打擊網絡毒品犯罪,凈化網絡空間。
2.出臺有關網絡犯罪取證法律規范
網絡吸毒案件的偵查取證與傳統涉毒犯罪取證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技術性要求,傳統的偵查取證方法在偵查網絡吸毒犯罪中往往舉步維艱??v觀我國三大訴訟法,尚無有關網絡犯罪取證工作的具體規定。因此,需要將實際辦案工作與計算機技術的要求相結合,制定網絡取證的法律規范,將具體取證技術、方法、工具、標準、取證程序納入法律的框架。以實現電子證據從收集到出示整個過程中的規范化,保障電子證據的證明力、增強其法律效力。在刑事訴訟法中,至少應包括電子證據收集的原則與程序、電子證據的舉證規則、電子證據的審核認定規則等內容。 填補網絡犯罪取證規范的法律空白,為公安機關取證工作提供法律支撐。
五、結束語
虛擬網絡聊天室的開辟,使網絡吸毒人員激增,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由于現行法律的滯后性,對于新型違法犯罪活動不能及時回應,很大程度上是網絡吸毒案件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對此,公安機關應該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控力度,重點培養計算機取證技術人才,堅決打擊網絡吸毒案件,網絡空間并不是吸毒人員的法外之地。對于案件中的爭議性問題,立法機關也要立足實踐,有針對性的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法律規范,加大專門性刑事立法的建設力度,實現對網絡毒品犯罪的依法打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