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摘要: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而言,不同企業所表現出來的風險特征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就需要依賴于不同的控制措施對這些風險進行控制。對此,本文以我國中型企業為例,從企業資金活動的管理重要性著手,并提出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資金活動內部控制措施,為今后相關企業、人員提供理論性參考依據。
關鍵詞:價值創造;企業資金活動;內部控制
企業是國家經濟當中的重要組織與支撐主體,同時又是我國社會創造的關鍵性途徑與主要載體,是新時代之下大眾創業、創新的主要動力。在2014年到2016年間,我國相關部門陸續頒布了關于企業的內部控制規范相關規定。目前,提升中型企業經營管理能力、風險防范以及應對能力,是推動中型企業健康、持續性發展以及創新的根本措施,當前已經成為了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對此,為了企業更好的長遠發展,探討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資金活動內部控制具備顯著現實意義。
一、企業資金活動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對于企業而言,無論是在生存還是在發展階段,資金活動都是最為根本的基礎,同時也是貫穿于整個企業各個經營活動、環節的關鍵,對于企業的競爭能力以及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均有一定的作用和影響[1]。企業的資金活動主要包括籌資活動、投資活動以及資本經營活動等方面。對于制造企業而言,企業的日常經營最主要的便是生產經營,在經營當中會購置各種資產從而更好的推動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并借助營業產品的方式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并促使企業獲得長期性、穩定性的發展和成長[2]。企業對于各種資產的購置活動本身就屬于投資活動。企業對于投資活動開展的前提必然是與其匹配的資源來源,能夠為企業的投資活動提供更多的資金。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應用足夠的資金保障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并實現對債務的定期償還需求,實現資本經營的可視化管理。由此可見,企業的資金活動對于企業而言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同時企業可以借助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與管理,實現對資金的合理控制,達到推動企業穩定、持續發展的目的。
二、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資金活動內部控制
(一)基于現金短缺狀態下的內部控制
在中型企業的營業增長率超過了企業的可持續性增長率的情況下,企業便會處于高速的增長情況[3]。與此同時,中型企業大多數都是處于良性的資金短缺狀態,中型企業在資金籌集方面對于內部控制的需求程度就顯得相當高。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需要更加深度的關注和掌握企業投資資本的回報率以及資本的成本狀況,在投資資本回報率超過了資本成本的情況下,則顯示企業當前正處于創造價值的高峰期[4]。在投資資本的回報率未達到投資成本的情況下,便表示企業當前正處于減損價值的增長趨勢當中。對于前者而言,企業應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繼續維持當前的價值增長趨勢。而對于后者而言,企業應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少價值的減損情況并逐漸向前者發展。在企業當前處于創造價值的快速增長趨勢的同時,企業管理人員還需要及時判斷這一高速增長的趨勢是否為短暫性、時段性又或者是長期性的,假設是短暫性的快速增長,則在后續一段時間內會因為其它經營者或市場環境的變化,導致市場更加傾向于飽和狀態,經營利潤會逐漸下降,最終變得越來越少,企業的發展速度就會逐漸減緩,而中型企業針對這一種現金短缺的現象,必須及時采取債權性的融資模式,從而預防資金短缺所導致的系列性后果[5]。在籌集資金和債權資金的同時,企業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便是因為籌資的決策錯誤,導致資本結構的不合理甚至是融資的無效性,最終促使企業的籌資風險過高、成本過高甚至是債務危機。對此,中型企業在籌資的過程中,必須對籌資的風險與成本進行評估,并對籌資的方案實行科學化的分析和探討,假設籌資的方案發生明顯性的變化,就必須要及時的更改籌資的方案,重新實行可行性研究并根據相關的流程進行審批。杜絕任何擅自更改資金使用途徑的現象,從而為企業的價值創造提供相應保障。假設預計的高速增長會持續較長時間的情況下,企業便不能再應用任何短期銀行的借貸方式,而是需要采用戰略性的經營措施解決資金方面的短缺問題。中型企業可以應用流程再造的方法重建建設作業鏈,同時消除一些增值的作業現象。借助流程再造的方法重新構建價值鏈,不僅可以減少資金的占用率,同時還可以促使資金的流轉效率得到提高。與此同時,還可以將一些低效率的資產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將低效率資產中節省出來的資金應用在核心或價值增長快速的業務當中。借助增長權益性的資本達到企業的融資需求,并通過提高權益性的資本推動企業融資實現推動企業營業經營利潤的增長目的,此時還需要注意注重政策風險以及企業控制權被分散、稀釋的風險問題。另外,如果中型企業正處于減損價值的高速增長趨勢情況下,企業經營者必須認真的探索價值減損是否是因為企業經營管理本身所導致的或者是因為整個行業、市場環境不景氣所導致的,假設是企業本身的經營管理問題,則需要從企業自身著手尋找問題并加以解決,假設價值減損是因為企業所處的市場大環境因素影響,對于中型企業而言,應當是盡可能暫停、暫緩對市場的投入,同時適當的開發新的經營市場,從而保障價值創造的持續性。
(二)基于現金剩余情況下的內部控制
在中型企業的營業增長率未達到企業可持續增長率的情況下,企業如果正處于緩慢的增長狀態,此時中型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便會呈現現金流量,除了應對一些營業增長需求同時,還能夠額外的形成一些剩余現金[6]。對此,中型企業的剩余現金流量應當是轉向與新的投資項目或者是擴大業務活動規模,同時也有可能會推出企業的資金循環。在投資資本的回報率超過了資本的成本情況下,且有便處于一個平穩的發展時期。對此,企業便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保證這一發展的平穩性。企業應當按照經營目標以及發展規劃,合理的規劃資金的投放結構,并科學的制定和選擇投放的具體項目并擬定投資的方案,注重投資項目的風險、收益的評判。例如,在服務行業當中,應當是以用戶需求量較大同時需求較為穩定的項目為主。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制定專業的機構或個人對投資項目進行全面性的管理,對投資的財務狀況、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投資合同等給予嚴格的分析和評判,按照投資部門的整體情況評判投資的總量和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措施的本身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內部控制本身應當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手段或過程,簡單而言就是內部控制的目標在于企業所想要實現的最終目標,而中型企業的最核心目標是展現企業所能夠創造的價值。對此,中型企業必須圍繞著價值創造這一關鍵性理念,開展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并通過對不利因素、有利因素的分析,實現對各種因素的合理控制,對于中型企業的資金活動內部控制進行適當的創新與設計,和中型企業所處環境的增長情況相結合,實現提高企業資金活動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劉暢,王起忠,崔世軍,等.基于COSO(2013)醫院經濟合同管理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7):84-88.
[2]葉陳剛,裘麗,張立娟.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財務績效[J].審計研究,2016,23(2):104-112.
[3]鐘凱,呂潔,程小可.內部控制建設與企業創新投資:促進還是抑制?——中國“薩班斯”法案的經濟后果[J].證券市場導報,2016,31(9):30-38.
[4]林潤輝,謝宗曉,劉孟佳,等.大股東資金占用與企業績效——內部控制的“消化”作用[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21(8):96-106.
[5]陳霞,馬連福.公司治理水平、企業成長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研究:內部控制視角[J].預測,2015,34(6):28-32.
[6]王運陳,逯東,宮義飛.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了R&D效率嗎?[J].證券市場導報,2015,11(1):39-45.
(作者單位:即墨市市場建設服務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