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良
教師培訓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教育投入的增加,教師培訓項目日趨增多,但很多培訓的效果卻是言人人殊,特別是在當前信息化條件下,教師通過互聯網可以方便地學到很多知識,培訓成為既重要又易流于形式的事項。在現實中,很多參與過培訓的教師大多都有一種“抱希望而去,帶失望而歸”的感受。
當前,教師培訓重點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培訓,注重新技術的學習和運用,二是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培訓,注重觀念更新和教學技能提升。在培訓方式上,要么是按學科培訓,要么是按崗位培訓。
簡而言之,教師培訓就是進修提高,查漏補缺,檢視修復,更新觀念。但從實現來看,一些教師培訓進入了為“培訓”而“培訓”的怪圈。其實,這都是當前教育中司空見慣的從“教育”到“教育”的思維定勢所導致的,沒有把問題放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中去拿捏、思考、衡量、破解。
筆者認為,教師培訓最根本、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破解業已形成的思維定勢,而不是為了“培訓”而“培訓”。一方面,培訓方式要打破從“教育”到“教育”,從“培訓”到“培訓”定勢思維。另一方面,通過培訓破解廣大教師長期在教育教學中業已形成的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在學習、工作的最初階段是有益的、積極的,但隨著學習、工作的不斷深入,其消極性也就顯露出來,成為阻礙學習、工作進步的因素。新課程改革實施十幾年來,一些地方和學校被動應付、成效甚微、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思維定勢而導致的,同時,這也是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學校管理僵化的原因所在。
因此,教師培訓要打破以往培訓的方式方法,把學科與崗位培訓為核心的培訓課程設置,轉變為以思維訓練為培訓向導的課程設置。即以思維訓練作為抓手,打破原先教師培訓以學科、崗位分野,知識、能力為導向的培訓模式。把教師培訓放在社會發展大背景中,構建以創新思維訓練為核心的教師培訓模式,從而破解困擾教師教育教學的思維定勢。
首先,思維能力的提升是社會人發展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必由之路。就教師培訓中的思維訓練性質而言,其實就是一種創新思維訓練。具體實踐中可以不受已有的教育理念、教學經驗的束縛,放飛想象,打破已有的條條框框,對“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進行深度思考。其意義在于運用這種思維訓練,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產生無限的想象力,生成無與倫比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它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思維窮盡訓練,減少學校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對教師思維的影響,而是置身于問題發生的綜合情境之中,將教師從習慣性教育教學思維中解放出來。
其次,培訓方式上要打破從“教育”到“教育”、從“培訓”到“培訓”的定勢思維,破解培訓機構的一維目標。在實施創新思維訓練中,要把教師培訓放在社會經濟、文化和信息發展的整體大背景下,把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放在區域、社會、世界中去思考,用教育社會學的方法來研究培訓,即運用規范性研究和驗證性研究來審視教師培訓。具體操作中教師培訓機構要重視當地教育問題,使得培訓有針對性,以問題為導向,打破為“培訓”而“培訓”的形式化培訓。突出“走出去”,充分利用當地培訓資源,解決在教師培訓中不能獨自解決的問題,從而實現理想與現實兼顧、理論與實用并濟、校內與校外一體的培訓模式。
最后,通過培訓破解教師長期在教育教學中業已形成的思維定勢,這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層面上最重要的目標。奧蘇貝爾認為學習就是與先前比較的一種變化,所以教師培訓的目的就是通過培訓引領受訓教師在思想意識、認知能力等方面發生變化。培訓中要達成這一維目標,就得把培訓課程設置作為抓手,以當地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實重大問題、難點問題、教師教育觀念、知識能力更新、教學方式滯后的問題作為課程設置的導向。在培訓過程中通過指導——研讀教學模式、提問——討論教學模式、引導——探究教學模式、質疑——發現教學模式,實現學生亟需什么,就培訓教師什么;教師缺什么,就培訓什么;當地教育缺什么,就培訓什么。從而一掃過去盤踞已久的思維定勢的陰霾,使受訓教師真正達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又提升教育教學技能的專業發展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