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
【關鍵詞】 整本書閱讀;策略;習慣;師生共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6—0100—01
語文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與人文素養。作為語文教師,筆者發現很多喜歡閱讀的學生都喜歡語文,讀書達到了一定程度,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語感,能夠很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字、詞、句知識,甚至可以靈活運用教師還沒有教授過的新知識,在對語文問題的思考和寫作方面都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神來之筆。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語文興趣的提高會有很大的益處。
一、以趣促讀,激發學生閱讀欲望
沒有學生天生就喜歡讀書,而且還是讀很多不認識字的書。所以在學生剛入學時就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工作。學生剛上小學,之前接觸的大多是童話故事書,他們大多都能夠講出很多的童話故事。教師可以此為鋪墊,利用早上的早自習時間、或課前三分鐘請學生上講臺來講他們喜歡的故事,演講自己喜歡的話題,并及時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多樣的閱讀形式伴隨著語文教學內容的開展,學生樂在其中。每個人都希望與眾不同來獲得其他人羨慕的目光,學生也是一樣。利用這樣的心理,鼓勵學生多讀課本以外的書籍,可以在學生中間形成閱讀的氣氛,進而促進全班學生的有效閱讀。
低齡段學生還面臨寫話的教學要求。故事本來就是杜撰出來的東西,小學生也可以有他們自己的故事。讓學生以書本為藍本,自己改編故事,比如改編人物,改編環境,改編結局都可以。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肯定都會有不同,稍微的差別都會給學生帶來“我能行”的成就感。
所以,如果學生想有更多的收獲,而他們還沒有能力自己編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之前,他們會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對于學生編寫出來的東西,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鼓勵,這樣會讓學生有繼續閱讀的興趣和動力。
二、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
小學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點,切忌將他們禁錮在枯燥的課本之中,而愿意通過廣泛地閱讀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因此訓練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對他今后閱讀習慣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
三、師生共同閱讀,營造讀書氛圍
小學生都愛聽教師的話,同樣他們也很喜歡模仿教師。所以,學生讀書的時候,教師也和他們一起去讀,會讓學生更加喜歡讀書。怎樣讀呢?筆者有一點自己的體會。
1. 一本嶄新的書拿在手里,大家一起翻開,匯聚成為一股大大的讀書力量。學生會不由自主伴隨著教師的閱讀一直持續讀,即使教師放下書的時候,仍然會有一部分學生意猶未盡地閱讀著。
2. 一天量化的讀書標準,可以讓學生有一個讀書的目標。如,規定一個篇章或是幾個小節在一天之內看完,或者每天最少讀半小時,讓學生有一個具體的目標不至于看見書就望而生畏。
四、利用閑散時間閱讀
1. 利用好散碎時間。整本書的連貫閱讀,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比如,學生做作業的時間有快慢之分,可以讓先完成作業的學生去讀書,也鼓勵學生超前閱讀。久而久之,下課了,有的學生不愿意出去玩,也可以鼓勵他讀書;看見無所事事的學生也可以請他讀書,久而久之,就可以培養起學生利用一切空閑時間讀書的習慣。
2. 提倡親子閱讀。學生自從懂事以來,最先接觸的人就是父母,所以學生閱讀的引路人不僅僅是教師,家長也擔負著重要的責任,為此,倡導親子閱讀有兩大好處:一是在親子閱讀過程中,雙方以書籍閱讀為載體,必能分享彼此的感動,在無形中增進了親情。二是促進學生將閱讀從學校遷移到家庭,讓他們在課外也能做到堅持閱讀,從而養成終生閱讀的好習慣。
五、做好讀書交流
怎么樣才知道學生讀了沒有,讀書筆記是一個很好的檢閱辦法,可是一年級的學生還不會寫讀書筆記,因此可以以口頭交流的形式來替代。為此,每周讀書課上,筆者都會留出一部分時間和學生聊聊最近讀書的情況,問問他們又讀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爸爸、媽媽有沒有陪他們一起閱讀。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既讓教師了解到了他們的閱讀情況,同時也能給那些對閱讀還沒有產生濃厚興趣的學生以啟發,從而激發他們對閱讀的向往之情,以促進更多的學生捧起書,投入到閱讀的洪流中去。
總之,一個姹紫嫣紅的世界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同樣一個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日就可以養成的。在學習的道路上,教師要慢慢地引導,讓學生能夠乘著閱讀的翅膀翱翔在更廣闊的天空。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