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高中音樂教學中,為了迎合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在傳授音樂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當前主要的教學任務。音樂教育作為高中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其作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高中音樂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高中作為人生重要的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學習效率,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素質教育 高中音樂教學 審美能力
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教育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教育體系不斷完善,高中作為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連接點,主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新時期對于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由于音樂學科的特性,可以有效緩解學生沉重的學習壓力,調節情緒,更為關鍵的是,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的作用尤為突出。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順利開展高中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者要探討的一個課題。
一、高中音樂教學的意義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作為素質教育改革的重點學科,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連接的中間階段起到的作用十分突出。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為未來的人生與發展打下基礎。音樂教學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創新能力和表現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健全人格,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教師作為教學引導者,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音樂學習的樂趣,探究和發現音樂世界的美,促使學生從情感和思想上獲得啟迪。
此外,音樂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擺脫低級趣味,降低社會上奢侈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形成高雅的情趣和正確的人生觀。高中作為人生重要的教育階段,通過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學習效率,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
就當前我國高中音樂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受到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很多學校在實際教學中對于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高,在傳統教育體制中作為一門非考試科目,被盲目地從文化課范疇中剔除,致使當前我國高中音樂教育中缺乏審美教育,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喪失了高中音樂教育應發揮的作用。
(一)教學理念與手段陳舊,審美教育缺失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核心地位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得到重新確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無論是聲樂還是音樂鑒賞課程教學,仍然是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陳舊,審美教育缺失。與此同時,在教育不斷得益于現代技術發展的浪潮中,高中音樂教育仍稍顯落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充分,缺乏借助信息技術來營造審美意境,更多的還是以教師展示為主,技巧的訓練占比太重,學生無法形成更加清晰明了的審美印象,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音樂教學專業化傾向嚴重,違背音樂教育原則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傳授音樂知識以擴充學生對于音樂專業知識的了解,但它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音樂課程,提高廣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并非是不加區別地培養專業型的音樂人才。故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不能像對待專業學生一樣強調音樂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而是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音樂氛圍和音樂實踐中獲得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這種專業化傾向嚴重的情況,違背了音樂教育普適的原則,讓深奧的專業術語阻礙了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與追求,枯燥的專業教學更無從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觀念,這與素質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三)音樂教學內容少,課時安排少
在高中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學科知識較多,學業確實十分繁重,每個學生都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升學競爭。音樂課作為一門副科,在學生日常的學習中占據地位不高,并非是日常考核的重點內容。正是這種情況,導致我國當前許多高中音樂課時較少,一周只有一節課,有的連僅有的一節課都無法保證,課時常常被挪作它用,有限的課時當然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們將產生對音樂學習的漠視與不屑,不利于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
(四)學生主體地位缺失,主觀能動性缺失
素質教育改革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作為課堂引導者組織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認真思考教學活動,活動的開展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鼓勵學生們主動去接觸音樂,愛上音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然以書本內容為主,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活動,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不充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缺失,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忽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使音樂課形同虛設,嚴重制約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順利開展高中音樂教學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教學的首要前提,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活動開展的長久動力支持,如果學生對音樂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即便是再優美的音樂也會令學生感到枯燥、無趣,無法對音樂產生共鳴,這樣也制約了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學生的審美能力自然無法有效提升。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高中階段,高中生對于新鮮事物求知欲和好奇心較為強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安排有關音樂背景故事,音樂創作者非凡的人生故事或創作的意圖等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了解了音樂的背景故事后,加深了對該音樂作品的理解,產生了對音樂作品的好奇與興趣。通過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鋪墊的作用。
(二)打造獨特教學風格,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高中音樂教師需要明確音樂學科同其它學科之間的區別,打造更加獨特的教學風格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音樂學習,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基于此,教師需要注重自身言語的幽默性,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融合趣味性的元素在其中,教學語言應盡量簡單易懂,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吸收和理解學習內容。其次,教師應該盡量展現自身的魅力和特長,借助自身魅力去感染學生,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模范作用,可以用自己精湛的音樂歌唱或演奏技巧和較高的音樂鑒賞能力感染學生,獲得學生的認同,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師要摒棄傳統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可以根據課堂情況及學生的狀況即興教學,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要順利開展,達到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需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要敢想、敢問、敢嘗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尤為重要,要促使學生主動去體驗音樂的美。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以外,還要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多鼓勵學生進行音樂的嘗試。與此同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挖掘自身潛力,展現自我價值。
除此之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應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活動開展。可以多安排多媒體視聽課讓學生享受音樂大餐,鼓勵學生用多媒體錄制音樂作品再進行集中講評等。
(責任編輯:劉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