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敏

摘要:目的 研究對手術室護理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護理效果及應用。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采用手術治療的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實驗組采用基礎護理同時給予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經過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可知,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93.18%)明顯高于對照組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72.73%),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手術室護理的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對手術產生的緊張情緒,提升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效保障了手術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8-0165-02
手術室是醫院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般用于治療病重患者,術者的技術、手術的外部環境、手術室護理水平等,與手術成功與否及術后恢復情況息息相關[1]。以手術室護理工作來說,護理工作在手術室較為復雜,不同類型疾病的患者、不同的治療方式的患者、不同病情進展階段的患者,其護理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需要掌握高水平的護理模式,同時,還要對需要手術的疾病熟悉,從而在發生危急情況時能夠及早做出準確的處置[2]。進行手術時,護理人員需協助術者完成整個手術過程,達到使手術成功率提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的目的[3]。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采用手術治療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實驗組44例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9.8±2.5)歲,其中骨科手術11例,婦科手術13例,消化科手術11例,神經科手術9例;對照組44例患者中,男22例,女22例,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8.7±1.8)歲,其中骨科手術10例,婦科手術12例,消化科手術14例,神經科手術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男女例數、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實驗組采用基礎護理同時給予優質護理。優質護理的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2.1術前護理 在手術進行前,告知患者與家屬手術的各個流程及環節,詳細解答患者本人及家屬提出的疑問,告知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配合方式,及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適當的安撫患者,從而緩解患者因手術產生的恐懼心理,詢問病史、過敏史等,結合病例及患者的一般狀況,對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做出評估,并提出針對性的優質護理方案,從而確保手術及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對術前緊張焦慮明顯的患者進行安慰,詢問其產生緊張情緒的原因,并針對原因作出相應解答,告知患者手術醫生及護理人員的手術護理經驗非常豐富,使患者對疾病的康復更加有信心,從而放下心里包袱,積極的配合手術治療。
1.2.2術中護理 將患者推入手術室,在手術開始前,調節手術室內的溫度,至最佳范圍,從而防止因手術室溫度低引起患者著涼。在麻醉前為患者簡單講解手術的過程,囑咐其在身體不適時及時告知護理人員,安慰患者,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輸液護理。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配合麻醉師工作,順利完成術中的輸液及輸血工作。同時負責傳遞手術器械的護士需要傳遞器械準確,并與術者保持高度的默契,根據手術的類型準確準備出所需器械,從而確保手術流程順利進行。
1.2.3術后護理 在手術流程完成后,取生理鹽水擦拭患者縫合處及周圍的血液,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后,將患者送回病房。護理人員需在患者術后恢復階段,進行回訪,了解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并做記錄。
1.3評價標準
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讓患者對護理服務進行評價,將患者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太滿意三個等級,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統計所得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可知,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93.1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72.73%),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身體恢復至正常狀態的時間一般較為漫長,在恢復過程中,極易引起切口感染等手術相關并發癥,因此做好手術室的護理工作對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4]。目前,臨床逐漸重視護理工作對疾病恢復的重要作用,因此各醫院也在逐步提升護理質量,更加重視護理工作,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得到完善,護理水平也得到整體提升。近年來,優質護理的概念被運用于臨床的護理工作中,包括術前、術中、術后的優質護理[5]。優質護理方案會根據患者的病歷、患者術前訪視及患者的一般狀態,針對性的制定。通過臨床的實踐觀察發現,優質護理不但能夠提升護理質量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還能有效減少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患者的康復有積極的影響作用[6]。本次研究中,對手術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方式,并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回訪,詳細了解了患者恢復的情況,及術后并發癥情況,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進行處置,對患者的快速康復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的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對手術產生的緊張情緒,提升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有效的保障了手術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于水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1):66-68.
[2]王洪艷,王君照.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6,29(9):333-334.
[3]田華菊,張代英,江濤,等.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9):157,159.
[4]田雪梅,曹勍,張健等.手術過程中實施親情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6,13(5):187-189.
[5]Chaos Chunky.The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operation room nursing experience[J].psychological doctor, 2015,21(18):251-252.
[6]奉春蘭.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23):219-220.編輯/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