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琴
【關鍵詞】 語文教學;質疑;創新;想象;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7—0094—01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與進步的階梯,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動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時代的迫切需要。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礎,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主要陣地。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著重從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創設情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
創設情景是指在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營造一種氛圍,從而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內容有關的場境之中。教師應努力創設與教材相關的情景,把學生帶入場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各種疑問和設想,并引導他們在主動參與中求知、探索、創新。如,教學《黃繼光》這一課,課開始時,播放黃繼光勇于獻身的故事片段錄像,讓學生觀看后,教師問:你們想知道這個戰斗英雄是誰嗎?想知道與他有關的故事嗎?這時學生自然而然被教師帶入課文學習情景之中,而且對黃繼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快結束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黃繼光雖然犧牲了,但他那光輝的形象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假如你是個雕塑家,你給他塑的是什么樣的形象呢?”頓時學生思維活躍起來,有的說:“他張開雙臂用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的像?!庇械恼f:“塑他半身像,目光炯炯,注視前方。”這樣,使學生對黃繼光的英雄品質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做到課越展開學習氣氛越濃,課結束而趣未盡。
二、在鼓勵質疑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常言道:“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中培養學生主動質疑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學習《死海不死》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這樣引導:同學們,《死海不死》中的“死?!敝傅氖恰八篮!敝恤~蝦不能活命,水草不能生長,而“不死”指的是不會游泳的人在“死?!敝胁粫谎退?。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時,學生會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回答。接著,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可惜,作者告訴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死?!闭娴臅廊?,因為它的海水輸入量小于海水蒸發量。這時,學生紛紛表達了對“死海”要死去的惋惜心情,有的學生于是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人類能拯救“死?!眴??能使“死海”長生不老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刻,課堂上議論紛紛,討論熱烈。于是一部分學生提出了用我國“南水北調”的思路增加約旦河對“死海”的輸入量,“死海”不就可以“不死”了??梢姡谝龑W生質疑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在聯想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想象是創造的先導,是模仿的階梯。成功的教育離不開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如,《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是要通過愚公和他的子子孫孫挖山不止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和前仆后繼的精神就能戰勝困難的道理。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發散思維。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啟發學生:同學們,愚公率領兒子,又加上他兒子的兒子,代代都挖山不止,最終會出現什么情景呢?有學生說:會出現森林被毀,水道堵塞,洪水泛濫,植被破壞,泥土流失,農田被淹,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又有幾名學生站起來發表看法和意見說:老愚公率領子孫搬家遷移到太行山外的平原地帶不就解決問題了嗎?可見,學生思想沒有禁錮于課文中心思想,而是發揮想象力,展示了創新思考的能力。
四、在多媒體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當前,隨著電腦的普及,多媒體教學也走進了教室,對各學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語文教學更是如魚得水。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向學生講“爬山虎的腳”時,純語言的描述很難使學生理解課文,而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爬山虎一步步向上攀登,則是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學生既看清了爬山虎攀登時的一招一式,又總攬了爬山虎攀登的整個過程。多媒體教學形象化地展示對事物部分的分析和對事物整體的融合,起到了激活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心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而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學到的知識,發現、探求新知識,是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必經途徑。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