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得智
【關鍵詞】 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獲取形式;心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21—01
積極心理學關注研究降低壓力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個人的素質和心理,從而為人們創造幸福。通過實際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發現,較高的心理素質有助于改善職業壓力導致的負面影響,促使教師獲取更多的職業幸福感。調查表明,教師獲取的社會支持越多,個體獲取的職業幸福感也就越強,但是現階段對于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提升對教師幸福感的研究,從而為實際教學和學校發展提供有效的依據,促使教師可以獲取更多的幸福感。
一、農村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意義和構成
1. 農村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意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教師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也有自我的生理需求,也就是物質生活的保障;有心理上的需求,也就是體驗過程中獲取的;也有精神上的獲取,也就是成就感的獲取;也有社會的需求,是對教師的關注和支持。這四點中的任意一點缺少都將影響教師的幸福感。以此,農村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是教師在客觀的教學過程中,以及實際生活中獲取一定的需求,更是自主參與的一種積極情感體驗。
2. 農村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構成。農村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主要是包含了以下幾點要素:物質、體驗、精神以及公眾。其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影響著整體,而物質是最基礎的,體驗是最重要的,精神是一種形式,公眾是主要條件。第一,物質。對于農村小學教師來說,物質需求主要包含了工資、福利待遇、保險以及勞動條件等。第二,體驗。這是農村小學教師獲取職業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依據教師主體體驗教學活動獲取的。第三,精神。在物質待遇較低的情況下,精神也是一種滿足,其展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指有效的人際關系,主要包含了社會人際關系、同事以及師生關系等,二是指尊嚴的生活,主要包含了社會的理解和相關職業的尊重,師生關系要有愛、理想以及歸屬感等,三是自我素質的提升,主要包含了自我的才能、職業水平以及成就等,四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主要包括了自我專業的理想、全面實現自我的價值,有效地促進學生成長。
二、農村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獲取方案
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意識。在實施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農村小學教師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并不代表其獲取不到職業幸福感,因此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需要引導農村小學教師獲取更多的職業幸福感。其中實施的方案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生存需求。職業幸福感的獲取需要建立有效的物質基礎。現階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農村小學教師的工資、環境、身體等基本的要求都無法得到滿足。因此,在實際創造和改善的過程中,需要依據國家規定的教師法進行制定,減少城鎮和鄉村教師之間的待遇差別,為農村小學教師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尤其是工資待遇,改變地方政府的工資情況,并且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工資,完善農村小學教師的住房條件,平穩地發展農村教師團隊。
第二,自我需求。職業幸福感需要有一定的內在引導。一個幸福的人依據客觀的態度生存,具有自由的心態和廣泛的興趣,依據這些興趣和心態,促使農村小學教師可以成為他人或者是自我喜愛的人才,從而獲取一定的職業幸福感。農村小學教師需要具備客觀的態度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從而獲取一定的職業幸福感。幸福是一種主觀獲取的情感,其不需要依據他人給予,而是自我獲取。
第三,成就滿足。獲取職業幸福感需要有一定的精神支持。成就主要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農村小學教師來說是精神滿足的依據。農村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事業達到了一定的成功,并且在學術研究上獲取了一定的成就,就有助于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并且也是農村小學教師獲取職業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還可以加大教師的學習,從而促使教師和學生獲取共同成長的機會。
第四,社會鼓勵。在獲取職業幸福感的時候還需要依據外部的支持。教師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行業,可以體會到多樣化的情緒,并且有一定的意義,教師有權利去選擇和追尋自己的幸福,并且獲取社會支持和鼓勵更可以加大教師獲取職業幸福感的數值,改善教學環境,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也會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農村小學教師的特殊性來源于其環境的復雜性,現階段的社會是多元化開放的社會,這就需要教師與教師合作,進行多樣化的學習,以此構建完善的人際關系,獲取社會的支持。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