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蹇曉妹
[摘 要]師生關系是學校一切活動的前提條件,它限定了學校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教學過程的性質、組織學生的方法,以及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和標準等等。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輔之以訪談問卷,在《大學生滿意度量表》的基礎上,收集學生認為重要的相關師生關系滿意度的項目,形成了適用于云南師大實驗中學的《師生關系滿意度調查問卷》。并用此問卷對云南師大實驗中學初中部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利用有效數據分析了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師生關系;教育理念;學生滿意度
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1.研究背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善師生關系問題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成為課程改革的焦點之一。據彭國元老師《各年級師生關系狀況調查表》的調查顯示: 50%以上初、高中老師認為目前的師生關系融洽, 平均77.7%的初、高中生認為目前的師生關系一般。反映了我國目前中小學師生關系是不容樂觀的,必須引以重視。
筆者在云南師大實驗中學從事中學教育的過程中,體會到師生的人際關系、教學關系、甚至心理等關系都對孩子的學業成績、身心健康,人生觀、價值觀,孩子對學校的認同感,孩子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等多方面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當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任何學校的新課程改革要成效,首先必須改善師生關系。所以,為了了解師大實驗中學師生關系,筆者決定進行學生對師生關系滿意度狀況的調查研究,為改善云南師大實驗中學師生關系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2.研究目的
(1)研究師大實驗中學師生關系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通過統計分析,研究師大實驗中學師生關系的總體特征,以及在不同統計變量(如性別、年級、班級等)上師生關系重要性和滿意度的差異分析,明確云南師大實驗中學師生關系的現狀和存在影響師生關系和諧的因素及對策。
(2)分析影響師生人際關系、師生教學關系和諧的因素。
(3)通過實證研究印證理論假設。
(4)研究改善云南師大實驗中學師生關系和提升。
二、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并用此問卷對云南師大實驗中學初中部的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利用有效數據分析了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
2.統計分析法。主要應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文獻法。查閱文獻資料是跟蹤和吸收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
4.訪談法。利用訪談法能與被調查者直接交流,全方位的找尋影響因素和解決方法。
三、調查結果與討論
1.滿意度描述性統計
以上有的題目沒有達到均值5分的滿意度,甚至4、11、13、14題沒有達到均值4分,說明學生感到很不滿意,這些問題需要解決。
2.不同類別學生滿意度的差異比較
(1)男生和女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沒有顯著差異。
男女生的總滿意度均值很接近,說明不同性別的學生滿意度差異不大。
(2) 不同年級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3) 不同班級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有差異。
從圖表上看,四個班級中初二12班滿意度明顯低于其他三個班級,說明班級之間的滿意度還是有顯著差異的。假設二當中班級之間滿意度有顯著差異的假設成立。
3.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1) 年級對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差異比較結果顯示: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結果顯示:二年級學生的滿意度低于三年級,滿意度呈現逐漸升高的態勢。
那么,初二年級的滿意度為什么與初三年級的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呢?經過筆者7年在云南師大實驗中學的教學經歷,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從成長、成熟方面看,初二的學生處于青春期當中的逆反期,在學校對老師,在家庭中對家長,都缺乏理解、溝通、寬容的感情,沖動,容易犯錯,而犯錯后又不主動承認是自己的問題,總是尋找客觀原因,所以不懂事的他們滿意度比較低。而初三的老師因為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所以對學生非常的關心,所以學生能體諒老師的付出和辛苦,對老師給予很高的評價。
第二,從年級的不同差異來看,我們學校年級的獨立性很強,不同年級的老師氛圍和學生氛圍也不一樣,從訪談的內容來看,初二年級對學生的管理相對嚴格,很少參加活動,老師也很少在上課和學業以外的時間和學生相處,相當注重成績。所以,學生和老師的生活感情不是很濃厚。而初三的學生年輕的老師較多,感覺學生和老師的感情很深厚,很有人情味,甚至有的學生是為了老師的辛勤付出而刻苦學習,所以學生滿意度較高。
(2)班級對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下面就詳細分析一下初二12班相關項目的調查情況。
通過對上述圖表數據分析,初二12班在以上有的項目滿意度較低。
其中,題7你的老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題14 老師會在意你的每個要求和提問,題18老師經常和你一同參加集體活動, 題35老師是否經常請你的家長,這四項滿意度非常低。由此,我對初二12班進行了深入訪談:
“我們班有的老師總是教育我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但是自己都做不到,比如我們晨跑遲到要嚴懲,但是上課他也會遲到,而且不止一次,所以我覺得老師的說教缺乏說服力和執行力。”
“我們班的有些同學犯錯誤,老師就動不動把家長請來一起批斗,等到回家,家長就把我們又收拾一頓,我們反倒覺得老師在激化我們和父母的矛盾。”
“咱們班的老師只關注成績,一切以成績為中心,考不好就批評我們說不認真,可是我們還是努力了,只是沒有達到他的目標而已。平時除了盯著我們學習,班級文化建設和學校組織的活動他都不太感興趣,也不會和我們一起參加,好沒趣!”endprint
從幾位同學的訪談中,我感覺到這里所闡述的老師主要是指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
四、 提高學生對師生關系滿意度的現實策略
1.進行師資培訓,培養教師團隊的教育理念
從調查結果分析看,教師的綜合素質成為了影響師生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師大實驗部分教師的素質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才能適應素質較好的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首先要從教師的思想觀念“下手”,進行變革。
第一,開設系列專題講座,讓教師領悟成功的教育新理念。
云南師大實驗中學每周一都聘請專家進行講座,為提高教師素質,在教師頭腦中滲透新理念做了許多的工作,通過讓教師聽專題講座或學術報告,開展研討、撰寫論文等,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第二,開展教師外出學習活動,接受其他省市名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為云南師大實驗中學教師素質的培養提供有效的途徑和渠道。
第三,加強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呈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并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師生互動的質量,教師綜合素質是影響師生關系的核心因素。
2 .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年級教育風格的理念水平
影響因素分析中,不同年級的師生關系滿意度有顯著的差異。說明年級的理念、教師風格和管理方式等不同的因素影響了學生的滿意度。
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人才培養,是一種依據理想去塑造人、培養人的長期性、長效性事業。 所以,有的年級要更新理念,不是只為短期的中考成績考慮,而是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
3.改善班級管理理念,增進與學生的情感關系
影響因素分析中,不同班級的師生關系滿意度也有顯著差異。而且在科任老師幾乎相同的情況下,顯現出了班主任的“影響力”,這不但與班主任的綜合素質和教育理念、方式有關,更體現出該班級對老師的感情很淡薄,師生感情較為冷漠。而初中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的動力更容易受到和老師關系深淺的影響,所以,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有助于促進師生的教學關系。
用積極的情感去育人,它的導向功能使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方向上選擇一心向學而不是一味背學;它的信號功能可以增進師生、學生之間的認知傳遞,達到溝通感情、共同進步的目的。
4.開展培訓教師的心理課程,增強師生間的心理互動
師生間的心理互動通常是為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務而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學校應該重視心理學的教育,不讓教育學和心理學只是理論,多開展心理學的講座和課程,按照青春期的心理發展規律來尋找和學生相處的情感方式,才能有利于從情感教育方面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
5.改進學校的相關管理,為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提供條件
班級中的人數太多,有的學科一位老師授課的班級也不少,加之老師有一定的流動,和年級間的調整性,都不利于師生之間情感和教學的充分交流,所以,學校、年級、和班級應該考慮以下方式:
(1)小班教育的思想策略。
小班制可以發揮民辦學校的優勢,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次的引導和教學,容易提高教學的質量,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產生較好的效應。
(2)導師制的策略。
小班制,只有鋪以導師制,才能真正發揮小班制的優勢。導師由任課教師擔任,任務到人,每位老師負責3-5名學生,跟蹤管理、跟蹤教育。
(3)每個班級配備副班主任,輔助班主任的工作,加強班級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萍,中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工作滿意度及其關系的研究,安徽師范大學,2007.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3] 姚景,初中生學業比較和學業歸因對學校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4] 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 — 分析、計劃、執行與控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 高校教育服務的學生滿意度調查研究——以云南大學為例.何玲.2011.
[6] 景奉.杰 曾伏娥:顧客滿意水平對顧客行為影響研究的評述[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
[7] 李振國 用戶滿意度指數(CS I)綜述.ANNALSO f"QUALITY,2001,2.
[8] 張力,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畢業論文,,中外大學生滿意度測評比較研究,2009.
[9] 李瑾瑜.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互換.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2003:01.
[10] 王慶茂. 成功教育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11]洪生偉.教育服務質量管理體系[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4:8-21.
[12]解亞寧.心理統計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13]劉康寧.教育項目評估方法 微觀視界的評估研究[M].昆明: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14]趙伶俐,潘莉. 高校學生對教學、任課教師和課程滿意度的調查[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119-124.
[15]陶美重,胡坤秀,. 提高學生滿意度的意義和策略[J]. 教育學術月刊,2009,(1):83.
[16]“十一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任務:提高培養質量與增強創新服務能力[J]. 教育發展研究,2008,(Z3).:124.
[17]曾靜紅, 桂林市中學師生信任狀況調查研究 , 廣西師范大學, 2008.
[18]蔣嬌, 中學教師工作滿意感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個別差異研究, 南京師范大學, 2006.
[19] 阮芳.師生感情互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貴州師范大學。2009.
[20] 姚俊.學生對師生關系的感知.華東師范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