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創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整體上,我國的創業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層次不一,創業教育模式的統一性也使得各校特色不突出,缺乏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系統性指導。因此正確定位創新創業教育,培育科學的教育模式,對建立我國建立創新型社會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提出建議,希望有益于創業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高校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缺乏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培育方案,理論和實踐研究也較為薄弱,尚未形成成熟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體系。很多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受到了政策、資金短缺、課程設置、師資力量、實踐平臺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進展緩慢。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高校需要在不斷借鑒、研究和革新的過程中逐步地完善高校的創業教育管理體系,加強對大學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的培養,也需要加強校校之間、校企之間以及與國外高校密切合作,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持續發展。
二、構建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為導向的高校創業教育管理體系
(一)轉變創業教育的理念
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理念對推進高校創業教育有重要作用。在經濟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高校創業教育的理念應該從如何培養大學的創業能力入手,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注重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和創業實踐的結合。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知識更新越來越快,抓住知識不放的人容易被淘汰,但創新創業能力不會過時。所以,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從傳統的知識培養轉向能力培養,以技術為中心向以人才為中心轉移,把人才培養引向新思路。
(二)注重創業教育與專業知識的結合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各業已經融會貫通,未來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下,高校學科、專業之間的差別會逐漸模糊。高校在培養普適人才的基礎上,應把各專業協同起來,統籌資源,打通學科環、學院環、學校環、技術環、創業環,產生“環環相扣”的正效應,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鏈條。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要緊密結合起來,以案例分析、企業實習、模擬創業為主,鼓勵學生選修其他領域的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業能力。
(三)注重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的結合
高等院校創業教育正逐步邁向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由于資源不足,缺乏對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它注重知識的單向傳播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影響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而創業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創業教育要轉變觀念,加強實踐的環節,提供實踐機會,要與科研、社會相滲透,產學研相結合。
(四)完善學生的培養機制
人才培養是高校職能的重中之重,根據創新人才發展的需要,完善學生的培養機制。一是在創業教育中,可以探索嘗試“雙導師制”“多導師制”讓學生不僅在原校,還可以在合作培養學校、企業有自己的導師。而且導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項目方向進行“量身搭配”。二是跨學院的學科學分互認。學生的創業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因此,高校可以探索各個專業學科甚至是跨學院的學科學分互認,甚至于其他高校的學分互認制度,讓更多創新人才從中受益。學生參加一些校內校外項目、比賽獲獎后,高校可以按照教務處的相關規定獲得相應的“自主個性化學分”,在評獎評優中也可以優先考慮,甚至在保研中優秀學生也可以獲得加分資格。
(五)優化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體系
改革與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把未來創業需要的創業意識、創業品質、創業技能等和專業課程結合,注重滲透和融合。通過講座、報告、授課、實踐教育環節、豐富創業教育內容和方法;采用“第一課堂+科技創新+創業教育孵化”模式,實行學科專業教育與創新素質教育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結合、軟件環境與硬件環境結合,形成高校自身特色。
(六)提高創業教育的師資水平
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高校應多措并舉提高創業教育的師資水平。一是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間的壁壘,打破傳統“單位制”,人才引進實行“雙聘制”;二是培養專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應對創業教育的教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創業教育培訓,定期選派教師從事實踐研究,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以此不斷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三是高校應聘用一些有學術背景創業成功者為創業教育兼職教師,指導大學創業項目,為大學創業教育提供鮮活的思維,豐富課堂教育內容。
(七)搭建學習交流平臺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注重創新機制的構建。高校可以組建多種形式的學生創新實踐中心, 為學校的創業教育實踐, 學生的創新培養設置平臺, 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活動中,可以聘請校內外創新創業方面專家、學者及著名的企業家指導各類學生創新和創業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
三、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平臺
信息領域由傳統的信息傳輸向信息服務迅速轉型,面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需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平臺國家大學科技園,匯聚優勢資源,探索打破人力資源管理和資源配置“壁壘”的機制體制改革,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的創新能力,培養滿足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企業、走向社會,培養出超越知識,與社會、企業需求對接的人才,使眾多學生、企業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程支中,蔡佳,鄭景麗.高校創業教育及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重慶市高校為例[J].職業教育,2015,(01):196-197.
[2]李志義.創新創業教育之我見[J].中國大學教學,2014,(04):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