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宏 解放 李博
【摘 要】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作為大眾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遼寧省的學校體育發展現狀和遼寧省的社區體育發展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二者在各自發展過程中既有銜接交叉又存在融通不暢的矛盾。立足于二者發展現狀,找出兩者能夠協調發展,互動共贏的路徑提供可操作、接地氣的方向性參考價值。有效推動大眾體育發展。
【關鍵詞】遼寧;學校體育;社區體育;發展現狀
0 引言
小康社會到來,人們健康需要對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產生了新的供給側需求,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雖在自己的領域不斷完善和發展,但現實存在的弊端卻無法滿足各自需要。一方面社區體育活動人員日益增長,活動內容逐漸豐富,所產生的基本所需場地、場館、運動設施不能滿足,活動的組織、指導、管理不能滿足社區需要,另一方面學校體育具有富裕的場地、場館、運動設施資源,專職的體育教師,接受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等體育資源的閑置。如果實現二者協調發展,就能夠產生互動共贏的效果,能夠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研究的目的、意義、內容,查閱中國知網相關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文獻,通過互聯網查閱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發展新動態,查閱政府針對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發行的有關文件和政策性通知等,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基礎材料。
1.2.2 訪談法
走訪了遼寧省5所大學,8所中小學,對學校體育主管領導和體育教師進行訪問,了解遼寧省學校體育發展現狀,對學校附近的社區主管文體活動的領導和當地居民進行訪問,了解遼寧省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
1.2.3 綜合分析法
通過對文獻資料和數據資料的總結分析,構建論文框架,梳理研究思路,分析研究內容,并得出總結與建議。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遼寧省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
2.1.1 遼寧省學校體育開展的形式內容分析
現在的學校體育大概包括體育課的教學,體育社團活動,學生課余體育,體育競賽活動這幾方面,通過走訪了解遼寧省現在高校體育課一般采取分項選修課的形式,上課的內容比較豐富,有田徑類、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網球、乒乓球、健美操、器械健身等,校園場地比較充足,個別學校室內體育場館欠缺,但是從整體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來看對于體育課的教學完全能夠滿足并很充裕。高校的體育社團活動開展的也比較豐富多彩,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寬松,在課余體育的活動中參與的人數比較多,運動參與男生比女生較高,運動的項目以球類運動為主。學校、院系、體育部、文體部等職能部門組織的體育競賽活動也是豐富多彩,形式新穎不拘一格。
中小學的體育課形式有自然班,男女合班分組,選修課等,上課的內容也因校而異,大概包括籃球、排球、足球、田徑、跳繩、壘球等等,中小學的體育課大多在室外進行教學,一小部分學校開展了社團活動,社團活動包括體育類的較少,課余體育活動參與度較高,一般的課余活動內容有籃球、排球、毽球、羽毛球等,學校組織的競賽活動一般是春秋季運動會,長跑等。
2.1.2 遼寧省學校體育師資隊伍現狀
教師在學校體育的體育課教學中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可以說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教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學校或者說整體體育教師隊伍的年齡、性別、學歷、級別、教學能力、教師待遇情況以及教師資源的開發情況都會影響體育教學的教學效果以及學校體育的開展情況。
表1 被調查學校教師基本情況統計表 單位:(人)
被調查的五所大學共有98名體育教師,其中男教師68人,女教師30人,年齡在30歲以下的有13人,在30-40歲之間的有21人,在41-50歲之間的有48人,50歲以上的有16人,在被調查的八所中小學中共有79名體育教師,其中男教師55人,女教師24人,年齡在30歲以下的有11人,在30-40之間的有20人,在41-50歲之間的27人,50歲以上的有21人。從數據可以看出,普遍學校的男體育教師要高于女體育教師,年齡大部分集中在中青年。
被調查的高校體育教師其中有12人是助教,31人是講師級別,45人是副教授,有10人是正教授。被調查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其中有10人是初級,41人是中級,25人是高級,3人是超高級,由于學歷和年齡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體育教師的職稱級別分布在不同的等級,高校和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職稱分布都是中間高兩頭低的現狀。
表3 被調查學校教師學歷情況統計表 單位(人)
被調查的高校體育教師的學歷情況,有51人是大學本科畢業,有47人是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畢業,被調查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有6人是中專畢業,有29人是大專畢業,有36人是大學本科畢業,有8人是碩士及以上學歷。
2.1.3 遼寧省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以及利用現狀
被調查的高校和中小學體育場地都比較充足,室外的運動場地居多,有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網球場、輪滑場等,室內的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籃球館比較普通常見,還有的學校建設了器械健身房,體操房、健美操房等,但在場地的利用上面大部分是對室外場地的運用,室內場地利用率較低,體育課的教學大部分也都安排在室外進行,課余學生體育活動也大部分在室外場地,從走訪調查中可以看出,現在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比較充足和先進,但是利用率比較低下。
2.2 遼寧省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
2.2.1 遼寧省社區活動開展的內容形式
社區體育人群在全國運動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幾年發展迅速,參與人數也急劇增長,形式內容比較豐富多彩,據調查學校周邊的社區活動情況得知,現在社區活動開展的內容有:廣場舞、健身操、秧歌、毽球、花樣跳繩、武術太極、社區輕器械等,通過調查發現發展較好的社區體育活動都是大眾普通的運動,這是由于社區體育受到了場地器材的制約,只有廣場、平地、空地是他們的運動場地,有場地需求的運動發展不是很樂觀,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瑜伽等運動。endprint
2.2.2 遼寧省社區活動的場地設施及專業指導
根據調查,遼寧大部分的社區體育活動的場地、場館、器材不能滿足居民的大量需求,不擾民的廣場,空地比較少,而現在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運動的人數卻在逐漸的增加,參與度急劇升高。社區體育活動大部分都是自發形成,社會體育指導員或其他專門指導體育活動的人員極少,完全不能滿足社區大眾需求,更得不到專業的指導。
2.3 遼寧省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特點及互動發展策略分析
2.3.1 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特點
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協調發展能夠起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作用,社區體育的優勢在于,人群發展迅速,人員社會性伸縮性強,運動自覺性和主動性強,健康意識積極明確。社區體育的劣勢在于,嚴重缺乏場地器材,缺少專業社會指導,沒有經費來源。學校體育的優勢特點在于,體育場地設施器材豐富是人均運動場館面積最多的人群,體育教師專業化程度較高,部分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專項多樣化。學校體育的劣勢特點在于,學生體育運動缺乏主動性,體育場地器材閑置較多,體育專業學生缺乏實踐經驗。
2.3.2 互動發展策略
通對兩者優勢和劣勢的分析發現,學校體育的優勢正是社區體育的劣勢,而學校體育的劣勢正好是社區體育的優勢。
首先,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兩者如果能合作發展,既能實現社區體育發展需要的場地、場館、器械問題解決,又能實現學校閑置的場地、場館、器械得到充分的利用。
其次,社區體育活動的場地問題得到解決,產生消耗的場地場館社區可以支付學校部分費用,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學校的場地場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獲得了盈利,社區體育有了活動場地硬件支撐,社區居民通過運動有了健康獲得感。
再次,社區體育專業社會指導問題解決,學校的專業體育教師和專業的學生可以得到很好的社會實踐機會,得到部分創收,社區體育活動的專業性也會得到提高,人們會更加科學更加專業的進行運動,加大獲得運動興趣,使社區體育活動更加體育豐富多彩。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協調發展可以提高全民體質健康,提升全民健康意識,培養運動興趣,對養成終身體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協調發展還可以使兩個領域產生互動,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思想、精神、競賽互動,使得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實現體育供給側改革。
3.2 建議
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協調發展和融合不僅能夠提升人們的健康思想認識,還能通過健康講座,學校、社區體育競賽活動,讓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在思想上、行動上、運營上達成統一。
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機制建立。社區體育和學校體育協調發展組織機構,管理者有能力協調社區和學校,實行學校場地、場館、設施對外開放,學校指派固定的體育社會指導,社區體育按運動項目分運動隊配合安排,制定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協調發展政策及相關指導性文件,促進大眾體育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評說[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王凱珍.對北京市城市社區體育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4(6).
[3]呂樹庭,等.社會學視角下的社區體育——社區體育概論[J].體育文史,1993(3).
[4]高強.保定市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發展的可行性調查研究[J].碩士論文集,2011.
[5]李娟,牛靜.論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J].體育學刊,2005,12(3):95-97.
[6]趙妤.試論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深度融合[J].體育文化導刊,2009(8):29-32.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