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101-01
案例摘要:現用人教版新教材的出現,為促進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起著積極有效的指導作用,我們的學生改變了學習方式,激發出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本文引用的教學設計是本人的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的教學設計,教學效果良好。學生能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背景分析: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正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新課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給課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提供更貼進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發展實際的數學教學材料,提供更具有豐富數學結構的數學教學材料。”因此,課改的小學數學的新教材在功能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教材是實施教學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標準。新教材突破了以往教材以知識為主線的編排體系,更注重學生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應積極用好教材這一載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人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訂版教材的使用為研究背景,以第五冊《倍的認識》第一課時為例,力求在日常教學中做到運用新理念,用活新教材。
教材分析(新教材與實驗教材對比):
1、結構上的變化:將“倍的認識”從二年級上冊移至三年級上冊。實驗教材將“倍的認識”、“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分開進行教學,將“倍的認識”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教學安排在表內乘法(二)中《7的乘法口訣》之后,把“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安排在學習了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之后。現行新教材則全部安排在表內乘除法之后,并且單獨成為一個單元。
2、內容上的變化:實驗教材所用的主題圖是活動方式類,新教材使用的主題圖是自然情境類。這樣的變化,使教學內容的編排更為科學合理,符合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用了新教材后,使我們的學生改變了學習方式,激發出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為促進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起著積極有效的指導作用。以下是本人的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的教學設計,教學效果良好。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幾何直觀。3、讓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激發興趣。
拍手游戲,引出主題圖。
(設計意圖:通過拍手游戲,鞏固“幾個幾”的知識,為教學新知做準備,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認識倍的概念。
(1)看一看,比一比。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有6根,白蘿卜有10根。出示研學任務一:你能比較紅蘿卜與胡蘿卜的數量嗎?比一比,學生會發現:
①黃花比藍花多4朵。
②藍花比黃花少4朵。
師指出,兩種數量比較時,除了可以求這兩個數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用減法算,它們還有一種新的關系——倍數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倍。(板書:倍的認識)。這里,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有3個2根,就說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
(2)想一想,圈一圈。
出示研學任務二:你能用“倍”的說法說出白蘿卜與胡蘿卜的數量關系嗎?圈圈看。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再匯報交流。
2、在變化中,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
(1)兔媽媽又拿了一根胡蘿卜過來,現有胡蘿卜3根,白蘿卜10根。
出示研學任務三:你能通過改變白蘿卜的數量,恰好使得白蘿卜根數是胡蘿卜的整數倍嗎?是幾倍?說說看。
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再匯報交流。
(2)說一說,理解提煉倍的概念。引導學生發現:兩個數進行比較,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就是這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動畫情景,不斷改變所比較的兩個量的數量,在豐富的比較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認識到倍的本質是兩個數量在互相比較,即用其中的一個量作為標準,另一個量包含了幾個這個量就是它的幾倍,感受比的“標準”的重要。)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可作為課堂檢測)
(設計意圖:通過增加變式練習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倍概念的理解,建立倍概念的模型。第3題通過對連續量的比較,在豐富學生對倍概念的圖形表征的同時,為后面畫線段圖來表示倍數關系作鋪墊。第4題將標準量畫在下面,目的是通過變式練習,避免學生的思維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學生對倍的認識。)
四、聯系生活,拓展提升
五、課堂延伸,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